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20日
我区推进“十三五”计划生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阅读数:1079
本报讯 面对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新情况,我区以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争创目标,不断打造具有本区特色的工作品牌,以“四项举措”推进“十三五”计划生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切实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加大宣传力度。我区加强新修订的人口计生法规和政策宣传,做好政策衔接和解读工作,大力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及时性、必要性,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计划生育国策意识。
严密组织实施。在全面分析全区人口形势基础上,我区着重围绕生育水平上升、公共服务压力加大、舆情信访等,制定风险防控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应急处置,确保计生新政平稳实施。积极妥善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生政策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处理好奖励扶助政策和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衔接问题。
落实配套政策。重点围绕国家全面两孩政策和省调整完善的生育政策、奖励保障、生育服务管理等配套措施,立足我区实际,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工作。
严控政策外生育。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着重查处违法违规生育行为,严控政策外生育特别是高孩次生育。对出现政策外多孩生育现象的乡镇、村居,进行重点帮促和约谈,对政策外怀孕的对象,稳妥落实补救措施,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
服务管理提升整治四同步
改革完善生育服务。我区改革完善生育服务,改进再婚病残等再生育管理,全面推行婚育承诺制,认真落实首接责任制,信息公开制,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大力推行网上办公,进一步方便群众。各乡镇建立健全分散登记、快捷办理和优质服务制度,大力推行委托办理、村级代理办理、上门办理和预约办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础工作。
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切实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三类人员管理,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范围,建立与流动人口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均等化运行机制。实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继续推进留守儿童健康促进工程、女童保护公益行动、“关爱女孩”行动等项目,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
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区相关部门利用卫计资源整合契机,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加强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建立孕产期保健、助产等服务机制,努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监测整治工作。我区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出生人口动态。推进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完善大数据分析处理机制,加强结果运用,准确评估实施效果,及时改进工作。继续严厉打击“两非”违法行为,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检查频次,促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工作深入开展,遏止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的势头。
打造幸福家庭创建新亮点
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我区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的政策衔接,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的奖励扶助政策,并在社会保障、利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扶助标准按政策动态调整,关心关爱存在特殊困难的计生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
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规范实施基本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妇幼保健和产科儿科临床服务供给,合理配置托幼、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
增强家庭抚幼养老能力。努力建立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一体化新模式,逐步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家庭发展政策,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以“幸福住万家行动”推进全区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的经济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全面提升农村计生工作水平
规范依法行政。村居处在计生工作的最前沿,村组干部与农民接触最多,对当地情况最了解,贯彻好计生各项政策,就需要加强村组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学习,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舆论引导。继续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诚信计生”、“阳光计生”等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进村入户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平台等新型通讯手段,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和典型事例宣传报道的力度,传播积极信息,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知晓率、接受率和参与率,营造和谐的计生工作环境。
提升自治水平。把以村居民自治为载体,扎实开展创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活动,加强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建设,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下功夫抓好信息质量、统计账册、阵地建设、宣传氛围、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推进优质服务。继续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程,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咨询、孕期保健等系列服务,使广大基层群众既掌握相关知识,又享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在抓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把计生工作与文明户创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徐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