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11月22日
别让孩子忽视了“纸质阅读”
阅读数:1267
彳 亍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将有限时间用于“读”电视、“读”网络、“读”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上……如何使孩子们静下心来爱上阅读,成为每一位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由于能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太少了,加之孩子们对读图和数字化阅读产生严重依赖,导致他们对纸质文字阅读的兴趣和动脑的机会越来越少,运用文字能力也大幅度下降。长此下去,不少孩子心里明明知道对某种现象该怎么表达,但就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这就是这种“恶果”的典型反映。
早有教育专家指出:纸质阅读是一个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自然科学类书籍传递的是深刻的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类书籍承载的是深刻的人文社科思想和道理,即使是轻松的文学书籍,迷人的情节后面往往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有价值的纸质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一个人若不经过长时间的纸质书籍阅读历程,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要使孩子爱上阅读,学校不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多开展有深度的阅读、有质量的阅读、有品位的阅读。
同时,家长们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他们喜欢的读物,并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读书的兴趣有了,热情高涨了,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笔者认为,只要孩子有了阅读兴趣,形成了阅读习惯,也就能体会到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理解和获取知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