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11月22日

水 乡 忆 旧

阅读数:1126  

蔡怀森

那是1968年的夏秋季节,学校停课闹革命,我去白马湖边的一个水利工地做小工。工程队驻在一个叫戴湾的村子里,村庄三面环水,模样至今还有印象。

错落有致的农户草房,土墙是用泥土加水,拌上麦秸或稻草踩踏作熟,用铁叉抄块堆成墙面,拍实铲齐,搭上木梁(也有用毛竹的),再用芦苇扎把盖顶,抹上稀泥,最后用整齐的麦秸把房顶层层苫好,这就是当时农家的住房。

水乡妇女,有着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辛苦和勤劳。这里到处是水面、河道。堤上,田埂有时泥泞难行,一切劳作,田间地头的搬运全是妇女肩挑作业。一年四季,从积肥育苗到割麦栽秧,全是姑娘媳妇们一副担子穿梭往来。

工程队队部兼伙房的房东老戴家,老两口一个姑娘21岁,过几天就要出嫁了,一个小儿子还在上学。

记得老戴家的姑娘,高挑个儿,有一双俊俏的大眼睛,梳两根辫子,白里透红的脸庞,额头飘着刘海。姑娘温柔内向,没见和谁说过话,见人总是默默的低着头,含着笑。有一次我曾无意间看到做饭的张大妈把她拉到灶间,悄悄给她端上一大碗白米饭,饭上堆着豆角烧肉。灶膛里的火苗映红了姑娘有些害羞的脸颊,当时感觉真的很美。

姑娘出嫁的日子是1968年10月1日,这天早晨姑娘早早起床,去河滩地挑了十多担黏土,堆放在屋后墙角。这是姑娘离家前最后为家里做的事。

临近中午,接亲的队伍来了,戴家忙碌起来。我们队部几个都出了份子,坐了席面。酒席间知道了姑娘的对象是邻村一个退伍军人,小伙子还算精神,是公社供销社的营业员,这就符合了当时农村姑娘嫁人的最高标准:退伍军人,有工作,拿工资的公家人。众人一片称赞,我们也暗暗为姑娘找了这么一个好对象高兴。记得在这种场合下我第一次真切的打量了已是新娘子的房东女儿,今天新娘子上身穿一件粉红色“的确良”衬衫,一条“凡立丁”裤子,一对长辫子油光发亮,依旧是微笑着低头不语,一副温柔娴淑的模样。我不禁暗叹无论是谁,能娶到这么一位漂亮、勤劳、贤惠的姑娘,这辈子算值得了。

吃过中饭,望着新郎推着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带着新娘离去,渐行渐远,第一次有了心跳的感觉。

时隔不久,家里捎来信息,居委会热火朝天地张罗着知识青年下乡插队,不见我踪影,已上门催促多次了。

那年秋天,我就是从水乡走出来,沿着大运河河堤一路回家,去农村插队落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