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3月01日
淮安的街巷坊
阅读数:6538
淮城明清时为淮安府城,为千余年之古城。当年它有三条纵向的大街,东曰东长街,西曰西长街,中间的一条叫中长街。现在在府市口向北为北门大街。
东门大街
古城淮安的东门大街,原来西起西长街,东抵城东门。东门在城的东北角,因而此街是一条向东北西南走向的街道,而且偏在城的东北部,不在东城的正中央,也不与西门大街直接相连。东门大街到西长街为止,西长街再向西当年是池塘、菜畦、古寺,地面荒芜。今已修成大马路直通运河堤,并成为西门大街的一部分。
东门原名观风门,后改名为瞻岱门,也有子城,子城门朝南开。有人说淮安城是船城,瞻岱门在东北微微翘首,像是船头。堪舆家则说淮城像一灵龟,是龟城,宋代画家龚开自称为“龟城叟”,清代刘珵有文章说淮城是“灵龟顾海”形。
东门大街之东是楚州大道,再东是通往城东、季桥等乡镇的道路。由东门大街入城,是淮扬美食街。向西不远路北有个王举人巷,巷内是规模很大的淮安革命烈士陵园。再向西,有一座桥跨在文渠之上,地方志上说它叫乘凉桥,原是一座小砖桥。而民间故事则称之为“称娘桥”。
乘凉桥南有一胭脂汪、回龙巷,相传赵匡胤曾在此惩治过恶人张一刀,张的血流到水塘中,水色变红,就成了胭脂汪。这仅是民间的趣谈而已,而赵匡胤与淮安确有关系。宋人笔记《曲洧旧闻》记载,周世宗取楚州,久攻不下。城破以后,世宗命令屠城。“太祖见一妇人,断首道旁,儿犹吮乳。太祖恻然,为返命。兵戎之惨可想。其地名因子巷,又云金子巷。”因子与胭脂音近,或为此事耳。
桥以北是蒋公馆,是清末吴县蒋清翊在淮安做寓公的地方。此人酷嗜金石,收藏中有两块唐碑,特建一双唐碑馆以贮之。现此二碑藏于淮安区博物馆。蒋氏宅内有怡园和“十稔亭”。蒋叔能先生酷爱秋菊,种菊至五千余株,自号“东城菊叟”。此宅今为淮安区人武部。仅存紫藤园一座遗迹于宅外,现为路边小园林,供人们休闲活动。
蒋公馆以西是水巷口,清代学者徐嘉的住宅所在,他那《顾诗笺注》,是研究顾炎武的重要著作。再向西,是吕祖殿,所以东门大街由此向西原名叫吕祖殿街。明代此地叫四望亭,是漕运总兵私宅和官府,后来改为淮扬道、淮海道的公署。署后旧有座七星楼,上面供奉列宿和水星。吕祖殿旁是清代刑部侍郎阮葵生家的房子,当年大门前有“勺湖遗迹”四个大字。这些后来都改为工厂,今已开发为住宅楼了。西边是大观音寺,寺内有一只高丽古鼎,今已不知去向了。解放后寺庙遗址改建成淮城镇政府,今又改为商贸用房了。再向西是淮安府署,现已修复一新,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西是府市口,府市口向南是上坂街。路口原有“淮阴市”古碑一块,是明代知府刘大文所立,今已移置路北。
府市口之西是北市桥,又叫丰登桥,是宋代的名称,即明清时的大圣桥。
再向西是一十字路口,老名字是十王堂市口。由此市口向北是地藏寺巷,向南是双副街。再向西是淮安中学,原为龙兴禅寺,内有一座文通塔。寺后是勺湖,现已建为公园,风景很美。
南门大街
南门原名迎远门,后改名迎薰门。南门外有涧河,即是所谓城濠。出城门洞先入瓮城,瓮城惟西面有城门,出门斜对堂子巷,可通运河堤。由瓮城门外转弯向南,由吊桥即通济桥过涧河到珠市街,再向南还有一座大吊桥跨宝带河上。从前出城入城都得从此二桥通过。如今南门大街由城内直通城外,南至运东闸,是新修道路。
中长街最长,南起南门,经镇淮楼,由漕院门口向西拐一下,从上坂街、下坂街出府市口,直抵北门出城。现在人们已经将从南门到镇淮楼一段,以及南门向南延伸的部分统称之为南门大街,而上坂街下坂街合称上坂街,府市口向北则称为北门大街。
南门城楼,唐大中十四年(860年),楚z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荀修建时称楚州门。体量比原来增加五分之二。城门洞二,规定出城者由左边门走,入城者由右边门进。城上建楼台,上置旗鼓,按时击鼓报时,“以严教令,以壮都鄙,以张军声”。门匾置楼之西偏,为李阳冰书。
唐代南门城楼又名宴花楼。据说每当有人考中进士,楚州刺史就在上面设宴为之庆贺,并在其帽子上插上金花。1938年夏天,日寇三架飞机来轰炸,将城楼炸成两半。解放后拆城时,残破的门楼全被拆光。南门大街也进行拓宽,成为好几十米宽的大马路。
以南门大街为主线,二面对称布列多条东西向的街道。一进南门首先是东西近城巷,然后是东西更楼街、东西小鱼市街、东西大鱼市街、府学东街和察院街、大麒麟巷、县东街和县西街、院东街和响铺街。南门大街及这些东西向的街道上,有许多名人故居和官府遗址。
北门大街
淮城北门大街原来也是比较短的,仅从府市口向北至北门而止。北门原名朝宗门,清代改为承恩门,原来也有子城,子城门朝东开,拆城时这些城墙、城门包括子城均已拆除了。今天北门大街已向北延伸,顺着原联城和新城的西城墙向北,一直到礼字坝,算是四门中最长的一条街了。
原来的北门口现在是一个十字路口,向东向西皆为友谊路。十字路口中心有一大转盘,转盘中心树立了一个淮安名人亭,八面,每面有浮雕一人,分别是:关天培、吴瑭、韩信、梁红玉、吴承恩、枚乘、边寿民和赵嘏。
名人亭向东,路北是明代永乐以前的漕运通道,有地名叫桃花垠、马路池、屯船坞等,皆是漕运船只停泊之所。如今中心位置已建为周恩来纪念馆。向西原有一座天衢门,可通行漕运航船,今已毫无踪迹了。再西为雷神殿,或称雷祖行宫,已毁废,今则建成淮安宾馆。里面是园林式的格局,风景幽美。西北是夹城的平城门,也是旧话了。由友谊路向西便是里运河东堤,南为淮城北角楼、勺湖,北为润州会馆。运河西岸为原漕运盘粮厅。润州会馆周围经过开发整理,已建为淮扬美食广场。其北即为萧湖,在广场中开渠通入城中,与勺湖相通。在友谊路上有一桥,二湖之水于桥下相通。有人建议桥名为“芍桥”,取萧湖头勺湖尾之义。
山阳新城
山阳四城门皆有子城。所谓子城,就是城门之外附属的城。由城门二面向外筑一个三面有城墙的小城,将主城的城门包起来,再从子城的一侧开门供出入,俗说呈钥匙弯的形状,目的是增强防御功能。淮安的子城是方形,称为瓮城。到了清末,四门的子城基本都倒塌了。此后子城遗址虽然格局未变,但已成为街市,有人在瓮城城圈内经营粮食、布匹、石灰、杂货等店铺。
新城建于元末,张士诚将史文炳在淮时始建。新城即古北辰坊,在旧城北1里多地,周长3567米,高9.3米,东西长1087米,南北宽1113米。亦有五座城门:东曰望洋,西曰览运,南亦名迎薰,北曰拱极,都有城楼,东西门有子城,另有小北门曰戴辰。有角楼4座。南水门2:北水关,即末口遗址;东南水关,久塞。窝铺48座,雉堞1200垛。
金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