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3月08日

齐头并进 让城市功能更配套

——我区“建美丽城市,享美好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阅读数:2198  

本报记者 王晓冲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古城区、主城区、核心区”发展定位,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功能配套水平。实施重点项目156个,累计完成投资112.7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至38.42平方公里。2017年,我区城市布局、功能和品质持续提升。按照“北进南拓”空间发展策略,向北对接高铁新区,建设以仓储物流、新兴产业等为重点的高铁枢纽经济承载区;向南启动头溪河临港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水陆口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和人才高地四大功能的南部生态新城。建成一批功能性项目,全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水电气热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集聚辐射能力。

住房保障扎实推进

“只要有时间,每天总来转一圈。”下关拆迁户老李指着正在建设中的香溢花城安置小区告诉记者:“看到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2016年,我区不断加快安置小区建设进度,当年计划交付安置房5383套,实际竣工交付安置房5816套、61万平方米。除此之外,我区还完成河西棉纺厂周边等12个地块、46.85万平方米棚改项目房屋征收。区城建办主任王友胜说,2017年,该办将继续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快新建项目启动,加快在建项目速度。

今年我区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围绕2018年底前存量安置房全面建成、交付安置的目标,加快香溢花城等16个在建安置房建设,强化安置房质量监管,确保年底竣工交付安置房3000套、31万平方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依规开展房屋征收,加快龙光阁南侧等地块棚户区改造,完成省定住房保障目标。

路网配套更加通畅

近年来,我区突出完善配套功能和拉开结构框架并行,竣工通车了广州路、梁红玉路、樱桃园路、杜康桥路等42条城市骨干道路,顺利完成了山阳大道、海天路、城西干道等市区联动项目,累计新增道路面积160万平方米。全面启用城市亮化远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完成了城市重点区域和主次干道亮化的全面配套和升级换代,建成区路灯近3万盏。

今年,我区将实施文府路、青云路等24条市政道路,建成经十一路、腾飞路等10条道路,打通经八路、经四路等“断头路”,黄码大桥竣工通车。组织实施华西路等5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海棠大道等10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1%。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强化地下空间利用,完善地下管廊规划,推进雨污分流,加强管网疏通与管护,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54公里,加快易淹易涝区域改造,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去年我区完成了20个老旧小区的整治任务和12条后街背巷改造任务。新安花苑、古运小区等10多个老旧小区路灯也实施完成。萧湖人家、永怀东路农贸市场投入使用,新建停车泊位376个,新建、改造公厕6座,建成小型垃圾中转站1座,铺设污水管网6公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3%,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投入运行。

今年我区继续强化公共设施配套,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完成6个老旧小区、5条后街背巷改造。按照“十三五”教育重点工程年度计划,启动楚州中学迁址新建工程,推进周恩来红军小学南、北校区和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争完成淮安医院新院主体工程,淮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