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5月24日

创建文明城,听市民们怎么说

阅读数:1104  

本报记者 章士涛

日前,记者走访城区多处,了解市民们心中城市的变化,以及对于创建文明城市的看法。

“不用我们评价什么,鸟儿多了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锦绣山阳小区开饭店的王老板谈到淮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感受时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是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在古城墙遗址公园里,早晚会有成群的鸟儿,以前还是很少见的,因为以前这边环境一直不好,绿化率不高。自从创建文明城市以后,这里环境明显好了,来往的人多了,生意也比之前好了。不用我们评价什么,这么多鸟儿来这儿,就是环境改善最好的说明!”

“人心暖了,是最大的收获”

在淮安从事环卫工作近10年的李大姐,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凌晨4点都会准时起床工作。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她对城市环境的变化也最深有体会。“现在大部分人会主动把垃圾放到我的车里,那些建设文明城市的标语还是有用的,我们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以前,有的人不会叫我们环卫工,直接叫我们扫垃圾的。现在好很多了,人们都很尊重环卫工,工作量也没那么大了。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往商场或者哪个单位门口坐一会儿也没人嫌弃了,让人感到心里很温暖。”

“剩余饭菜不打包都不意思”

在金地商业广场的一家餐厅,刚刚用餐结束的顾客,在让服务员将剩下的饭菜打包。“这些东西没有吃完,扔了怪可惜的,带回去可以晚上再吃。”这名顾客说,现在出去吃饭,不少餐厅都有“不浪费、不剩菜”的提示语,有时点菜点多了,服务员也会提醒一下,感觉现在的文明用餐氛围较好。“以前剩菜打包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感觉现在渐渐成为一种共识,大家都有这个意识。”“吃完饭不打包都不好意思。”

“在孩子心里种下文明的种子”

王小姐在一家儿童培训机构当老师,“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和孩子们学习一些讲文明做好事的故事。”王小姐认为,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要看当下,也要看未来。未来城市的文明建设要落实在儿童的教育上。“这一点我们区学校做得很好,很重视文明教育,孩子们早早地就在心里种下了文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