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11月03日
“巾帼文明岗”的天使风采
——记淮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巾帼护理团队”
阅读数:1380
何爱萍 许洪亮
淮安市淮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巾帼护理团队。近年来,她们扎实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团队竞争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充分展示了锐意进取、蓬勃向上、优质服务、和谐医患的天使风采。2013年被淮安区妇联授予“巾帼示范岗”称号;2015年被淮安市妇联授予“巾帼示范岗”称号;2017年又被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
创建中,织造规范型文明
在“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中,该医院重监病房的护理团队从“三个规范”入手,不断升华文明服务内涵,提升优质护理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规范仪表仪容。统一着护士装,统一佩带工号牌,坚持每日晨会制度;二是规范言行举止。护理人员在服务中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积极推行富有女性特点的“五心”(即真心、细心、爱心、热心、诚心)式服务,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的细微之举向每一位重症患者传递人文关怀,营造医患和谐式文明,展示白衣天使的风采,赢得人们的口碑,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明服务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而定期定人定主题的宣教,更拉近了护患心灵的距离,实现了护患一家亲。今年1月8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对重症患者董老爹而言,恰逢八十大寿生日。护士长得知消息后,即刻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老人送上生日蛋糕;老人满面愁容瞬间一扫而光;当点起生日蜡烛、唱起生日快乐歌的时候,那种医患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拥抱犹初冬的阳光,温暖了整个病房。
工作中,锻造专家型护士
重监病房是个特殊岗位,护理责任如履薄冰,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几年来,她们把“争做专家型护士”作为培训目标,组织学理论、学技能、学法规、学人文,不断提升护理团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个个都有看家本领,人人都能独当一面。
重监病房的护士,来源于不同科室、不同层次、不同素质,而重症监护的要求又特别严格。为此,她们制定了实用、科学、严格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定期组织“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开展急救技能竞赛,强化心肺复苏技能训练,不断夯实护理人员的基本功;通过鼓励全员学历进修、积极举荐外出学习、青蓝结对帮带、科内练兵演习等多种手段,帮助护士提升业务技能;坚持每月一考,每天一问,使每位护士对护理常规、核心制度、应急预案、院感知识、消防应急等都能做到应知应会,融汇贯通;与此同时,她们还把硬功夫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利用女性特有的热情、细心、温柔,全力做好重监病人的护理工作。
去年,一个湖北省的病人,路过淮安的时候突发脑干出血,送到重症病房时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又没有亲属在场;ICU医护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开放绿色通道,经过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平稳;神志清楚后,重症监护人员主动和他进行交流,陪他聊天,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并电话联系病者家属抚慰患者。三个多月后,还专程专车送他回湖北老家继续康复治疗。病人真的恋恋不舍,一边流泪一边感激地说:“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管理中,打造满意型团队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都是危急重症患者,服务、管理难度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她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护理技术水平,努力打造满意型团队。
一是建立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每日对自己的工作做回顾性分析,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并签名,保证护理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二是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议,专题讨论如何提升患者或亲属的满意度,并请患者一致认可的护士介绍她们工作经验,使大家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三是加强三基训练,开展一帮一和以老带新的教学活动,对新进科室的护士安排资深护士专门指导。四是注重提高对特殊护理、特殊操作技术的驾驭能力;要求人人都能熟练使用急救仪器设备,并能处理常见的意外情况;每季度对护士的专科操作、专科理论进行考试,奖优罚劣。五是坚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认真落实健康教育,摆脱“医嘱+常规”的护理方法,护士不仅能打针、做治疗,还能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多年来,重监病房始终遵循一条不变的管理思路:“管理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安全、舒适、满意”;并围绕这一思路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全体护士牢固确立“护理无小事”的意识,把各项工作严在该严处,抓在细微中。护士长经常教导大家:“护理工作只有精心,才能精细;有了精细,才有精品。”曾有一位张姓患者,因低钾血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病情尚未稳定,一度病情恶化且没有好转,家属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护士长及时向她们宣教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道理。告诉她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那段日子,护士长和她的团队向患者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病情一有好转时,她们给予患者祝贺,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忧郁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患者重获新生,激动不已。临出院时,给病房送了锦旗,给全体护士写了感谢信。
奉献中,塑造忘我型天使
“白衣天使”是社会赋予的圣洁称号,代表了生命和健康,代表了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重监病房在加强护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中,注重抓好“四个教育”:一是抓好医德修养的教育,培养每个护士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履行护理原则和规范,全力救治病人,在工作中充分体现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二是抓好团队意识教育,培养全体护士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共同服务理念,搞好团结,拧成一股绳,不折不扣的履行护理职责。三是抓好优质服务教育。护士除做治疗外,还应经常性与病人或亲属交流,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多关心帮助病人。四是抓好责任使命教育。尽管护理工作很辛苦,常常不被理解,甚至有时面临着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仍需履行好这份职责;只有担负起责任,才能听清生命呼吸的声音,才能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能主动把青春奉献给护理事业。
今年4月份的一个傍晚,一位被汽车撞伤的患者,严重的颅脑损伤、胸部挤压伤、四肢多处骨折、皮肤毁损出血不止,被紧急送入ICU进行大型抢救;已经工作了一天刚交完班准备回家的孟芹护士长和其他医护人员又立即投入抢救中;联系多科紧急会诊,清创手术、心电监护、测血压心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经3个小时的持续抢救,待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护士长和她的伙伴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在重症病房,像这种类型的抢救是经常发生的,而重症病房的护士已经习以为常了。虽然她们的工作“三班倒”没有节假日,还经常加班加点,身体透支;有时候,还因为不能“一针见血”而遭受白眼,甚至还无缘无故的被当成“出气筒”,但她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而是无怨无悔、不分昼夜地坚守岗位。
忘我奉献,护佑生命。这就是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们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