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12月27日

“农”墨重彩绘新图

——我区以改革引路盘活农村资源要素

阅读数:966  

本报记者  于行行  通讯员 饶 青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通过盘活农村土地、支农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区农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响鼓重槌,唱好支农重头戏

夏粮收购期间,我区获批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达35个,比去年净增19个,库点数量名列全市第一。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收购入库小麦17.6万吨,占年收购目标总量25万吨的70%,入库总量名列全市第一。

这是瞭望丰收的喜讯,也是我区唱好支农重头戏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区坚决落实各项减负政策,暂停了“一事一议”筹劳,除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村,经村民议事同意外,其他一律不允许“一事一议”筹资。不仅如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也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年,我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8个,惠及24个乡镇、131个村,受益人口39万人。项目投资预算3742.84万元,铺设村组道路103条长127.9公里,路灯项目31个共5219盏,文化广场2个,泵站2个2座,有力地加强了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的阳光监管一直备受群众关注。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抓好“三资”管理和财务审计,确保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三季度村平集体经济收入达34.27万元。全面开展“三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排查,并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注重基层财务人员的会计业务和防腐拒变能力提升,利用6天时间组织了全区农村会计政策业务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涵盖了法律法规、基层党建、专业知识和农村政策解读等方面,全区所有乡镇农经站和村居会计共500余人参训。创新“三资”监管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开展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工作,整个过程中乡镇财务代理会计、村会计、收款人接触不到现金,确保村级结算资金封闭运行,收支过程可追溯,年底30%以上的村实现非现金结算;在建淮乡盖桥村组织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促进村务、财务阳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扎实有效推进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三资”管理新模式,全面争创国家级“三资”管理示范县区。

固本活源,打好强农“政策牌”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新增合作社10个,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8.5万亩。

农机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工作,检查机具300台次,现场整改安全隐患20起,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1起,并整改11起。全力推进农机综合保险工作,多方位宣传农机综合保险有关条款的精神,切实让机工了解和接受新的保险,已办理农机综合保险1480份。强化“三个一致”清查治理。制定方案,严明要求,明确责任,当前已经完成核对档案660份,完成技能鉴定521人,实用技术培训完成3139人次。

示范主体培育再上台阶。我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强化服务、有序推进”思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提升了全区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已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个,完成了20个市级家庭农场的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规模日益扩大、覆盖领域日益拓展、牵头主体日益多元、内部运作管理日益规范、利益联结日益紧密、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2017年,我区进入江苏省级优先扶持合作社名录的合作社有96个,3个合作社获得省农委表彰,3名合作社负责人获得市级创业创新标兵称号,全区合作社工商年报率达86.7%。

加快培育农机合作社。全区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流转土地6万亩。普遍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均土地流转收益3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户均8000元,对全区种植户流转土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全区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率作出了较大贡献,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多方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和资金。我区始终把资金争取作为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已争取两类项目,财政投资6650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9万亩。一是2017年第一批土地治理项目,项目财政投资5250万元,开发面积3.5万亩,项目涉及林集、施河、三堡、朱桥等乡镇;二是2017年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项目财政投资1400万元,开发面积1.4万亩。

农村改革,激活发展“一池水”

今年以来,我区以改革为动力,向改革要红利,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打造农业强区增添了新的活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总体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整体工作已通过省、市验收和问题整改,全区实测承包面积96.6万亩,占合同面积112.7%,完善合同、建立登记簿195226份,占比99.9%,完成颁证到户194266份,占比99.5%。档案信息化工作正在扫尾,已通过省级验收,正在组织数据建库、汇交。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快速升温。我区按照“打造亮点、力争第一”的思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采取健全考核机制、主要领导靠前推动、加大督导力度等方法,有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有序开展。已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四荒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一事一议”小型工程等交易项目,目前农村产权交易累计完成交易额7.28亿元,新增交易额5.69亿元,全省排名第9位,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预计将获得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先进集体奖项。

——农村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启动淮安区“塘约道路”在行动,成功获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3200万元,共涉及14个乡镇的30个村居,成为全市唯一试点县区;支持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等形式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对主要农产品耕、种、防、收等环节社会化服务,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化服务试点县项目,成为全省13个试点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