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1月09日

市领导参加市人代会淮安区代表团讨论

阅读数:1088  

本报讯(记者 刘蕾)1月6日下午,出席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淮安区代表团讨论代市长蔡丽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市领导李伟、周毅,区领导徐子佳、蒋必海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了讨论。

代表们表示,“报告”是实事求是、令人鼓舞的报告,是一份内容丰富的报告,整个报告措施实在,切实可行。“报告”让全市人民信心更足、决心更大、责任心更强。

区委书记徐子佳说,“报告”处处体现新时代特色,将生态文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体现了务实的工作导向。“报告”讲成绩恰如其分,谈问题客观全面,定目标实事求是,抓工作落细落实。把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今年要着重抓好的首要工作,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作的第一抓手、发展的第一支撑和评价绩效的第一标尺,为我们树立了务实的工作导向。

徐子佳说,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两大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走势向好、亮点增多”态势。2018年淮安区将重抓项目建设。践行“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突出项目招引,紧扣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帮办,强化项目考核,掀起大干项目、快干项目、干好项目的新高潮。重抓产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赶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双50”质效提升行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教育装备等高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将树立“大农业”“第六产业”理念,加速推进黄河故道、绿草荡淮流路、白马湖大运河三条沿线农业产业带建设,特别是充分发挥百斯特农业“第五代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深挖农业产业价值。将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集聚效应,放大淮安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加快翔宇大道沿线商业圈建设,把淮安区打造成有人气、有财气、有灵气的好地方。重抓改革创新。继续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举措,尤其是抢抓改革试点创建机遇,向改革要政策,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动力。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勇于自我革新,积极先试先行,用好用足省市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竞争力,为发展增添更多动能。重抓城乡统筹。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按照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加快推进以老城区中轴线、河下古镇为重点古城保护和以翔宇大道为中心的新城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市级试点特色田园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和精细管理,着力打造清新舒适宜居的生活家园。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重抓民生实事。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全方位办好民生实事,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阳光扶贫”工作,确保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重抓实干作风。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实现“两大目标”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开创淮安区加速崛起振兴新局面。

李伟、周毅等就代市长蔡丽新的“报告”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报告聚焦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突出、条理清晰、任务明确、措施扎实,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希望淮安区从区情实际和发展现状出发,以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精准落地。要以重大项目的攻坚突破来集聚发展动力,淮安区历来高度重视项目的招引和建设,要坚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以加快融入主城区为发展趋向,紧扣“两聚一高”,紧扣两大目标、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来持续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力争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要以精准扶贫的扎实推进来助推乡村振兴,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是硬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也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聚力攻坚,淮安区要以抓党建促扶贫奔小康,将扶贫一线作为选优培强、考察任用的主战场,加快重点片区的整体开发。以主阵地为重点,加快推进“七个一”工程,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要以各类人才的优先发展来激活创新引擎,淮安区要认真落实省市有关人才新政,深入实施“淮上英才”计划、533英才项目,围绕全市工业4+2、服务业4+3、农业4+1不断优化人才供给,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