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1月12日
凝心聚力勇争先 鼓足干劲促提升
淮安经济开发区谋划精彩开局
阅读数:1437
本报记者 于行行 通讯员 杨 静
今年,淮安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以“一特三提升”为主导,以“抓项目强支撑、抓转型优结构、抓统筹促融合、抓实事惠民生”为主线,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功能完善、民生保障、创新驱动、财税增收、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精彩开局。
项目引领,集聚产业“向上的力量”
项目是“发展之基、强区之本、财税之源”,是开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全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引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菜单”,真抓实干,常抓不懈,开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2017年,开发区自主招商新签约了光伏太阳能发电、明好食品、润发食品、包装机械、韵达集团江苏电商总部基地等5个亿元项目和双环齿轮智能化生产、日恒二期2个技改扩能项目;新开工了力傲包装、朗菲家纺、苏通液压元件、中盛休闲用品、文善电子技改、日恒电子二期、申通二期、双环智能化技改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竣工了欣明布业、康乃馨产业园、淮鑫棉3.5万纱锭、中通二期等4个项目,形成了“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连带效应。2017年,淮安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企业预计全年实现销售127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入库税收5.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开发区将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质效。强化项目推进。全力推动苏通液压元件、双环智能化技改等项目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左右,推动力傲包装、中盛休闲用品、申通二期等项目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力争全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左右。强化技改扩能。在利用好现有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的帮扶力度,推动共创草坪、乔扬数控、惠民交通、外婆家食品、仁寿药业、生壹实业等企业上市,鼓励双环齿轮、施塔德电梯、仁寿药业、永安制药、日恒电子等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采取合作、增资等方式追加投资,做强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强化质效提升。坚持把企业效益放在集约使用资源的大局中考虑,注重土地利用效益,对劣质低效企业和僵尸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有效盘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力争每年提升劣质低效项目50个。
完善配套,加速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工程建设不断强化,建设品味和配套水平不断提升……去年以来,开发区通过强化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开发区先后为明好食品、润发食品、全稳食品、电商孵化基地申通二期以及纬等地块完成征租地682.12亩;对园区破损路段进行及时维修,推进腾飞路、纬三路东延、青云路等道路建设,对开发区雨污水管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改造长级工程和新区花园三期、四期建设进度,逐步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今年,开发区将进一步突出功能完善,着力提升配套能力。强化规划引领。对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进行修编,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努力建成以华西路和237省道西侧为主的总部经济产业园;以广州路南侧、京沪高速东侧为主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以经二十一路东侧、纬三路北侧为主的纺织印染产业园;以省道237为轴线,发展以电商物流为主的现代电商物流园。加大功能完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道路循环化建设,对开发区雨污水管网进行整体设计,加快建设,全力推进网络、电力、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能力。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高效推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创新建园模式,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启动建设进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特色产业园区,为项目落户和产业提升提供支撑。
优质服务,打造高效发展软环境
开发区坚持把为企业服务摆在工作第一位,对入驻企业实行“一条龙、全方位”周到便捷的全程服务。对所有签约项目第一时间主动介入,明确专人帮办,统筹推进,提高帮办质效;对开发区所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排细排定项目推进计划,落实到具体帮办人员,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推进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会办解决。去年以来,开发区帮助日恒电子、双双齿轮、捷群电子、苏食食品、共创草坪等企业办理规划、环评、消防等各种手续20多件;积极帮助永安制药、久泰汽车、乔扬数控、大有塑纤、凯德数控、奋发电子、淮鑫棉纺、惠民交通、前山管道等9个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新培植了日恒电子、贝特里弗、连科交通器材、吴腾实业4个列统企业,帮助企业申报各项专利130多件;开展了企业欠薪专项排查活动,有效化解了日恒电子彝族工人矛盾、惠科包装拖欠工人工资等企业欠薪问题5件,协调企业各类矛盾40多起。
今年,开发区将以争创省级生态园区为契机,以要素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完善项目初审、现场预审、集中会审入园评审机制,严把准入门槛,提高项目质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行模拟审批、容缺审批,提升服务效能;完善项目挂钩帮办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