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2月06日

趣谈拜年

阅读数:960  

张万洪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临近了。

记得小时候,初一早晨洗漱完毕,穿戴停当,我们这些奶奶的孙子孙女便首先来到奶奶的小院,齐声声脆生生地喊着“给奶奶拜年,祝您过120岁!”她老人家沧桑的脸便笑成了花,张着没牙嘴连声说着“恭喜你们学习进步,考上大学。”拜完家中的奶奶、父母,我们就开始出门拜年了。

出门前,父母都会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先去哪家拜年,再去哪家拜年,要到哪些人家去拜年,交代得一清二楚,生怕漏拜一个,引出不必要的误会。每当我们显得不耐烦的时候,父亲总会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教导我们:“拜年不是小事,千万不能闹出误会!”

后来,年龄稍长,我渐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来,祖祖辈辈早已达成了默契,往日邻居无论有什么过节、误会,正月初一这天都要亲自或打发自己的孩子去拜年以化解恩怨。

平日里乡亲们朝夕相处,总难免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磕磕绊绊。可不管怎样,都是一个庄子的乡亲们,很多还是同祖同宗同根同源,都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邻为伴、和睦相处,谁也不愿意结下“死疙瘩”。

因此,好多闹过不愉快的人,都早早地盼着借过年的机会到对方门上拜年,以缓和关系,化解矛盾。其实两家心照不宣,一旦一方上门拜年,另一方必然借坡下驴,笑脸相迎,拱手相让,同样说些吉利话,双方之间的怨气便随之烟消云散,日后一来二往,和好如初。相反,倘若以前有些磕磕绊绊,到了初一该上门拜年的时候却不来拜年,这事就大了,彼此之间的怨会越积越大,怒气越来越重。

我们都是先到几个叔叔家去拜年,和那帮兄弟姊妹嫂子们会合,按男丁女眷分成两拨,我们这帮兄弟一拨,姑娘和媳妇们一拨,从村庄的这头往另一头走。

当然,我们拜年还是内外有别,先给同祖同宗的长辈拜年,然后到异姓人家,借拜年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增进感情。

看得出,乡亲们对于拜年是多么的重视,家家户户都敞着大门,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进入院子就高一声低一声地喊着和长辈对应的尊称,“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屋里的人闻声赶紧迎到堂屋门口。

进到屋里,喝着茶水,吃把瓜子或者抽根烟,坐上一会儿。端茶倒水拿瓜子的工夫,长辈就会问上这么几句客套话:“你爸你妈今年在哪里过年的?”“他们身体还好吧?吃得不少吧?都挺好的吧?”等等。

孩子们普遍穿戴一新,大人们打扮得板板正正,襁褓里的孩子带着漂亮的老虎帽、穿着老虎鞋。上了年纪的老人个个精神矍铄端坐在堂屋的圈椅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背后倚靠着一摞厚厚的被子,混浊的眼珠里放出久违的光彩,街上遇到拜年的其他乡亲也都热情洋溢、高声亮嗓地打着招呼,说着拜年的话。

往日的忧愁与苦闷一扫而空,一切的一切都透着喜悦和生机;昔日的恩怨与纠结也已随风而去,人们的脸上都带着友善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