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2月13日

绵绵思念无绝期

阅读数:2133  

樊笃涛

来了,来了,一架银灰色飞机连同那万道霞光穿云而来,徐徐地降落在延安机场。1973年6月9日上午10点,当飞机的舱门打开,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他走下舷梯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回到家里来了!”

“周总理回来了,周总理回来了!”周总理回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延安这座山城不胫而走。

是啊,“回家了!”对于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周总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

,是因为他和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年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陌生,是因为周总理自1948年离开陕北以后日理万机,再没有回过延安。

从周总理踏上延安的那一刻算起到次日早晨8点乘机离开,他在延安停留了短短22个小时,22个小时啊,1320分钟,79200秒,周总理是用分、秒来计算和安排自己回延安工作、生活的。

周总理在延安住下后,稍作休息,马上前往与宾馆一墙之隔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参观。从宾馆到凤凰山革命旧址不到千米的距离被闻讯而来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以致于在周总理一行参观结束返回宾馆的时候连汽车都无法通过,他们不得不走过由武警战士保护的特别通道。此时,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热烈的气氛令人难忘。

据时任延安地委书记的许效民同志回忆,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总理情深意长地对在座同志们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延安的农业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说完这话,他向延安地委的领导提出了一个问题:“延安能不能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行!”听到大家这个保证后,周总理动情地说:“好,我就要你们这句话!”他马上叫服务员拿来酒,给在座的每人斟了一杯,周总理含着泪说:“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干杯!”他还承诺:“你们五年粮食翻一番,我一定再来延安!”

周总理很激动,碰完杯,他又和在座的每个人一一握手。由于用力过大,双手碰到一起时竟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个情景被服务员看到后在当地传为美谈。延安人民说:为了“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地委的领导和总理“击了掌”,在延安人民看来“击掌”就是发誓的意思:一诺千金,其意自明啊!

午饭后,大家都休息了,周总理却没有睡意。他悄悄地叫上身边的工作人员开着一辆吉普车不声不响地向宝塔山驶去。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我在延安住了10年,没有上过宝塔山,在这里可以看到延安全景。”是啊,在延安的日日夜夜,周总理时时刻刻思考、关注中国革命,他哪里有时间去登宝塔山,细细打量延安的山水,在宝塔山的山坡上,在绿树嫩草中,点缀着几枝山丹丹花。山丹丹花正开当时,那璀璨鲜艳哟,狂放、苍劲、纯粹、水灵,骄傲而倔强,使人燃烧起生命的激情。周总理望着山丹丹花说,山丹丹花没有显赫的身世,粗野山间便是它生命的土壤,没有谁为它的成长付出半丝呵护,也没有谁为它洒下一滴生命的养料,但它顽强地活着,活出自己的靓丽和风采,它多像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啊。同车的人要下去采摘,但被他制止了。在宝塔山上,周总理环视全城,若有所思,他细细地看着宝塔山一个牌子上面写的《复电》的内容,当看到“要保持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文字时颇有感触地说:“战争的创伤恢复了,但文化经济建设还有问题。农业落后,粮食没有过关,现在有不少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了,有的忘掉了。希望延安的同志恢复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加快步伐,把延安的建设迅速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搞好。”

下山的时候,群众发现了周总理的汽车,几千名群众向周总理的汽车拥来,汽车只能在群众的簇拥下缓行。当时延安市通往宝塔山还没有公路,车行进到小南河河道中,司机本想加大油门冲过小河,但周总理怕河水溅湿群众,让司机减速慢行。不巧汽车突然熄了火,车停在了河中间。此时,周总理打开车窗,将手伸出窗外和群众握手。看到无比亲切的周总理,无数群众是那样的义无反顾、那样的齐心携力,肩扛手抬,硬是把车抬过了小南河。这是延安人民对周总理丰功伟绩感念的一次力的展示,也是延安人民对周总理深厚感情的一次爱的迸发啊。周总理,您就静静地、静静地坐着吧,让咱延安人民抬着车子、抬着崇敬、抬着向往、抬着怀念,走向对岸、走进历史、走进一代一代延安人民的心中。

1998年3月,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诗歌、散文大奖赛”活动,出版了获奖作品选《光照人间》,很荣幸我的信天游《周总理回延安》被收录:一道道川来两道道山,常忆起周总理回延安/七沟八坡一道道梁,涌来男女老少一行行/惊天动地的锣鼓敲起来,风风火火的秧歌扭起来/延河留住总理的车子不让走,想与总理拉个够/一声号子响不断,汉子婆姨齐向前/车重不如情意重,手抬肩扛对岸行/荞麦开花白生生,咱延安人保持当年好作风/总理回头鞠一躬,深情铭刻咱心中。

从下午3点开始,周总理陪同外宾参观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周总理曾经在枣园住过很长时间,这次他陪同外宾故地重游,情绪格外兴奋,走一路说一路,一草一木,一感一念,几十年前的事都记忆犹新。

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住在枣园的窑洞里,一人一个小院子。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大都挂了牌子,当走到枣园下面的平房时,讲解员指着两间房子说:“这里是周恩来的秘书居住的房间。”

“不对,这是陈伯达住的房间。”周总理当即更正讲解员的介绍。“是谁住过的就是谁住过,要尊重客观历史。”

后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周总理将纪念馆的领导人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纪念馆里的陈列只有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我,这是中央领导人的一部分人,还有当时的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以及许多老帅都没有,要符合客观历史。今天上午,我看见枣园里刘少奇的窑洞没有牌子,为什么不挂牌子?现在是现在,不能连历史都不要了嘛!”

在场的人好象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周总理讲的话?他们犹豫地问:“可是这些人是被打倒的。”周总理异常严肃地说:“现在是现在,过去是过去,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

参与周总理此行的刘民立同志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这样记述了周总理此行的活动日程:“就6月9日访问延安这天说,总理早上7点多起床,9点多乘飞机从西安出发飞往延安,白天参观、座谈,晚上陪同外宾看演出,之后又找省、地区负责人谈话。谈话结束时,已经是6月10日凌晨1点多了,这一天整整工作了18个小时,我清楚地记得那夜周总理谈话结束后和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告别。我看到周总理疲倦的身子,实在不忍心打扰,故意走在最后,但总理看到后仍然站在门口等我,当我抓着周总理亲切而软弱无力、热汗津津的双手时,我的心几乎碎了。”这就是周总理在延安紧张而有绪的工作和生活啊。

6月10日上午10时,周总理陪同外宾登上飞机离开延安,临走时,他留给延安人民最后一句话是:“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后来,我们才知道:1973年,周总理身上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地工作;他为延安的领导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而干杯;他承诺等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时候还会回来,他和延安的同志亲切交谈亲如一家……这一切让人们一想起来就为之动容。

在3年后那个料峭的早晨,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许下的“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的诺言也无法兑现,但他在延安度过的紧张的22个小时却永远清晰地留在延安人民的记忆里,并铭刻在一代一代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