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3月09日

明确目标落实新举措 深化改革展示新作为

区卫计委实施“十大工程”努力让全区人民共享健康成果

阅读数:1550  

本报讯(记者 杨文龙 通讯员 刘素林)“2018年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预期目标是:淮安医院新院全面进入内外装修阶段;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65元,全面落实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力争创成2-3个省市级重点专科、1-2家二级医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4个、力争实现全覆盖,省示范村卫生室10个、省市特色科室6个;力争创成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面完成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年度任务;深入开展计生‘两创一争’活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5:100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97%、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率93.5%、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率100%;优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让就医更智能、更便捷。围绕上述目标,我们重点实施‘十大工程’,让全区人民共享健康成果。”日前,区卫计委主任胡凤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实施医改深化工程。重点做到“四个着力”:着力抓好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医疗集团“五统一”管理步伐,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突出服务的同质化、协同化、便捷化。着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保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慢性病等重点疾病全部纳入签约服务范围;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政策,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落实居民签约服务优惠政策,对签约居民给予一定经费补助,推行慢性病长处方制度;为签约居民优先安排预约诊疗、优先安排健康体检。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根提供保障。着力抓好药品供应保障。巩固基药实施成果,严格执行招标采购规定,建立统一集中支付账户,健全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做好储备采购,确保用药需求。着力抓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人员备案管理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费用控制,确保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次均住院费用、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等关键核心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实施体系完善工程。紧扣群众高水平医疗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着力推进“四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淮安医院新院建设,确保今年在完成主体建筑的同时,全面进入内外装修阶段,明年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建设健康体检中心。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健康体检中心,建设设施、技术一流的健康体检中心,为全区120万城乡居民提供一站式、人性化、高质量的健康体检服务。稳妥推进薄弱项目改造。争取省、市和区政府资金扶持,力争改造薄弱乡镇卫生院1-2家、村卫生室20家。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淮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进一步做好“新建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同步规划建设180-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并免费提供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落实工作,确保已规划建设的移交到位,新建符合要求的小区规划落实到位。

实施能力锻造工程。确保淮安医院和楚州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肿瘤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院复核评价。全面启动淮安医院三级综合和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大力推进车桥、施河、钦工、淮城、城东等乡镇(街道)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创建,确保上半年区康复医院通过二级医院验收,年底前力争车桥、淮城、钦工三家医院接受二级综合医院考核验收,将全区二级医疗机构总数增至7-8所。楚州中医院确保将肛肠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将肾病科、肿瘤科申报为省级重点专科,脾胃科申报为市级重点专科;淮安医院要力争建成2-3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区级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公开招考80名卫技人员,争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30名,举办高水平学术培训不少于10期,培训卫技人员不少于1000名。力争引进1-2名医学博士或医学领军人才、拔尖人才。

实施创建提升工程。2018年,重点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深入推进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国家计生“两创一争”活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省市特色科室创建、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创建和省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力争建成省妇儿保规范化门诊1个、市级妇儿保规范化门诊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做好淮城卫生院省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面落实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积极做好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以及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升传染病疫情应对防控能力;强化妇幼卫生工作。切实做好计生技术服务,规范避孕药具发放和不良反应监测。积极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扎实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做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建立规范的妇幼健康服务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创建市卫生应急规范乡镇4个,力争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实施和谐计生工程。2018年,要以贯彻落实《淮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办法》为抓手,深化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打造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障服务链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到“四个到位”:计生管理责任落实到位、计生服务改革优化到位、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到位、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到位。利用国际家庭日等重点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女孩宣传活动,营造社会性别平等良好氛围。定期进行性别综合治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性别比治理职责,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以案件查处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国家、省市规定要求。

实施综合监督工程。综合监管制度是深化医改五大制度之一,做到“四个不动摇”:坚持抓医疗质量这个核心不动摇。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强化十八项核心制度解读培训,加大医疗质量督查力度,抽调医疗骨干和专家组建成立医疗质量督导队伍,建立“督查、反馈、整改”三大机制,通过“听、查、看、考、评”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督查,把医疗卫生机构从低质高耗引导到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坚持抓医疗机构监管这个关键不动摇。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监管,着力抓好资格准入、服务规范、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抽查制度,探索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用等级评价、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严格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和全行业监管要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坚持抓医疗服务改善这个重点不动摇。加快推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等制度建设,重点在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行日间医疗服务、推进优质护理和五大中心建设等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力争用3年时间,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坚持抓监督执法这个举措不动摇。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推进健康扶贫,优先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并每年为贫困家庭成员免费开展1次健康体检。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全区所有建档立卡低收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为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范围,为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签约家庭医生,主动为他们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基本医疗等综合服务。健全完善多重救助保障机制。对于疗效确切、社会影响大的实行集中救治一批,长期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大疾病兜底保障一批。

实施智慧医疗工程。加快卫生信息中心数据机房建设,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加快智慧终端服务功能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启动居民健康卡虚拟云卡建设,通过手机与三卡一证(社保卡、市民卡、就诊卡和身份证)绑定,让居民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就诊、查询、缴费、报销等业务。

实施服务发展工程。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抓实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抓基层党建,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坚持挺纪于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促进党风政风和行风持续好转;抓牢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