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3月31日

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省劳模、淮安区老科协农业分会会员蒋春轩

阅读数:1101  

本报记者 杨文龙 章士涛 通讯员 李步明

 

一年四季,在淮安区广阔的乡村田野里,你会经常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骑着电动车,在乡间小道上转悠守望,在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碰到农民不时交谈。他,就是江苏省劳动模范、区农技推广中心原副主任、区老科协农业分会农业专家蒋春轩。

2013年,蒋春轩从农技推广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出于几十年养成的对农业科技事业的热爱,对“三农”的感情,他退而不休,终日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

 

传授“真经”,“金点子”致富村民

从15岁开始就专注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的蒋春轩,近50年来一直与农业打交道,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帮助农民种田致富是他的愿望。2014年,朱桥镇新华村农民杨国青扩大种植规模,蒋春轩欣然接受聘请,担任不拿薪水的农业技术顾问。他定期骑着电动车到杨国青的承包地查看庄稼长势,预警预报病虫灾情,从种到收全程指导生产技术。杨国青因为有了技术“靠山”,种田连年丰产丰收,种植规模从开始70亩扩展到今年的540亩。杨国青以种田起家,靠规模种植发家,2017年种植产值143万元,实现利润56万元。

朱桥镇周庄村农民杨步剑2015年承包250亩土地搞规模经营。当年种麦时,由于上茬长的是芡实,麦子播种后,春天田间杂草丛生。面对严重的草害,杨步剑束手无策,他将求救的电话打给农业专家蒋春轩。蒋春轩及时深入田间查看草情,亲自配制除草药方,指导喷药化除,并督促其适时追肥管理,促进苗情生长,夏季收割时麦子亩产近500公斤。蒋春轩又指导杨步剑种植水稻新品种“苏秀867”,从种到收蒋春轩隔三岔五指导田间管理,当年稻子平均亩产650公斤。几年来,杨步剑每年种田纯收入都超过10万元。

 

撸起袖子,“实干家”推广农技

革新农业传统技术,推广农业新技术是蒋春轩退休后倾心去做的一件大事。从2013年起,我区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针对部分农民对机插秧这项新技术缺乏了解、怕麻烦不想搞的实际情况,蒋春轩主动接受区老科协分配的任务,一心扑在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上。

上河镇是水稻机插秧的试点镇,蒋春轩经常深入到田头,面对面地指导农户按照高标准要求抓好秧田苗床整做、种子浸泡、施肥落谷、温度调控、机械调试、大田平整等技术。对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还专门请区农委和农机局的专家现场会诊。

他帮助淮安市国青家庭农场建立了全区首家水稻机插秧育苗基地,并在自动化育秧技术上全程指导,育出的秧苗以品种纯、秧苗壮、出苗齐、活棵快、产量高深受农户青睐。通过组织观摩、现场学习等形式,广大农民看到水稻机插秧不仅省工省力,又能抓住季节,水稻生产风险很小,而且平均亩产能收到600公斤以上,种种优点调动了农民大搞水稻机插秧的积极性。上河镇水稻机插秧试点成功带动了全区水稻机插秧的全面推广。

 

技术惠农,“土专家”扎根田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一生致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蒋春轩来说,在兴奋的同时,更感到肩上的沉甸甸压力。蒋春轩认为,农村振兴的基础是农业的振兴,农业振兴最终取决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科技化进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蒋春轩比退休前更忙碌了,为“三农”服务更勤了。每年夏秋两季全区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他要拿出主导意见;在全区设立的20多个新品种试验点,他要定时观察植物从发芽、拔节到成熟的生长进度和生长规律,记录生长全过程;作为全区30多个种粮大户的“技术顾问“,他要定期上门了解生产情况,指导田间管理;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抽出时间去乡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他的手机从不关机,随时接听农民的电话咨询。

一年365天,他几乎每天都在城乡道路上行进,在田间地头奔走。他退休前有垂钓的业余爱好,退休后因随时要搞农技服务而“戒了”。五年来,他骑坏了3辆电动车。他说,骑电动车“接地气”,可以骑到田头圩埂,便于与庄稼打交道。五年来,他先后上门指导过上百个种粮大户,搞过数不清的农技服务。所有的忙碌,蒋春轩都是不要报酬,无偿奉献的。

田间守望,无问西东。蒋春轩说:“只要我还能动一天,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村振兴的心就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