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5月15日
扶贫路上的坚守与前行
——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创赢“六项工程”模式
阅读数:1559
毛云飞
近年来,区老区开发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在助推扶贫路上,探索出“六项工程”模式,为老区建设扶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准参与项目扶贫牵线工程
近年来,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始终慎选扶贫载体,坚持“把四关、筑三墙、五比看”。“把四关”即法人政治素质好,社会爱心强;产业特色好,经济效益高;生产条件好,环保全达标;企业讲诚信,百姓口碑好。“筑三墙”即程序合法,责任到位;跟踪考察,查找问题;到期归还,规避风险。“五比看”即比规模档次,看技改投入与品牌质量;比产值(销售收入),看上升幅度;比税收与利润,看增长比例;比贡献大小,既看被帮扶户(贫困生)的实效,又看帮办公益事业的实绩;比资金安全,既看资金借款是否及时如数归还,又看投入资金产生的效益比。多年来,我区从承接10万元扶贫周转金起步,至2017年已先后累计安全投放资金1880万元。
去年,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承接省、市、区扶贫周转金215万元,9个扶贫示范项目共完成销售收入37145万元,实现税收731万元、利润67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16%、15%;共计帮扶贫困户206户/人,贫困户人均月纯收入3300元,比上年增长21.7%。今年,我区已启动省、市、区扶贫示范项目9个,240万元扶贫周转金已及时投放到位。目前,各载体项目运行良好,企业产销两旺,被帮扶户效益普遍提升。
精心参与产业扶贫搭桥工程
近年来,区、乡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主动联接、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支撑脱贫,助推挂靠的十条产业链、十佳企业、十佳先进村,合力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成效显现出来。
目前,我区的淮城针纺织、施河教学具、建淮水泥制品、溪河羽绒制品、泾口稻米加工、苏嘴蔬菜生产、流均水产品产加销、席桥家具生产加工销售、南闸农机配套服务等10条已初具规模的产业链,为攻坚脱贫奔小康与振兴乡村经济增添了新动能。涌现出来的江苏康乃馨织造集团、江苏杰翔羽绒有限公司、淮安圣玉米业有限公司等10个由区、乡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挂钩的十佳企业,已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产业扶贫的社会责任。江苏杰翔羽绒有限公司,是近三年新列入的扶贫载体,该公司规模年年有拓展,经济效益年年有提升,回报社会额度年年有增长。去年,该公司吸纳本村与周边乡村劳力296人就业。近三年,该公司共向社会困难户、病灾户、贫困大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公益事业无私捐赠330.7万元,向溪河中学、溪河中心小学、大车小学、大车幼儿园以及车桥中学等5所学校捐赠助学金23.8万元。
不仅如此,由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帮扶、挂联的顺河镇徐荡村、溪河镇大车村、季桥镇季桥村、车桥镇丰年村、博里镇孙庄村、宋集乡高陈村、三堡乡韩码村、南闸镇林南村、城东街道办事处刘伶村、河下街道办事处螺蛳街村等10个村居,一同甩掉后进村、贫困村、经济薄弱村、空壳村的帽子,一举跨入先进村、环保卫生村行列。
顺河镇徐荡村,原先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交通闭塞,无一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为零。经过该镇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挂联后,该村招引来5个企业,争取资金20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投资60万元铺设道路和环境整治,投资30万元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被评为淮安市卫生村。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7万元。
精细参与帮扶重点人群连心工程
近年来,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及时找准要帮扶的重点人群与重点区域,每年春节适时开展“一、二、三、四、五”扶贫济困活动,即资助农村1所(建淮乡)敬老院、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慰问农村30名特困户、城市40户特困职工、扶持城乡5个企业发展,共扶持资金54万元,进一步亮化了扶真贫、真联实帮的形象。
同时,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采取“联、帮、引、带、实”五字联系法,即联系一个村、一个企业、一条产业链、一名理事联一户;帮助对上争取资金,对下协调解决矛盾;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带动就业,带动创业;实干实帮,办实事,办好事。如今,联系点工作的整体推进,已彰显出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重点帮助村集体济经壮大发展,村办企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有机发展的许多亮点。
精明参与助学扶贫拉手工程
为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在选择扶贫助学对象范围上一改过去只帮扶极少数入学大学生的情况,突出资助高中生、职中生与新考入大学的贫优生,奋力将教育扶贫成果扩展开来,圆满完成了省滴水筑梦三年扶贫助学240人/次高中生,共资助48万元,高考入学率86.2%;有序完成市慈善近三年扶贫助学207人/次高中生,共资助41.4万元,预计今年高考入学率达80%。
区级淮安开放大学红星中专班30名学生,在连续三年每年每人受资助2000元的基础上,于去年下半年到淮安燃气电厂、共创草坪、康乃馨织造公司等企业学习实践。去年8月26日,在淮安横沟暴动旧地,钦工中学为该校20名高考新入学的大学生每人捐赠3000元助学金。去年,我区先后8批次发放助学金132万元,受助学生630人次。
真心参与社会阳光扶贫工程
近年来,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积极开展“百名理事帮百户”扶贫济困活动,奋力展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风采。去年,全区97名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理事,共计帮扶122户低收入贫困户,安排就业71人,助学助医26人,累计办实事150余件,共资助资金24.7万元。
同时,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充分发挥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创业上有本领、帮带上有能力等“四有会员”的作用,全区共涌现出“四有会员”72人。他们协助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带头捐资兴办“水、电、路、桥”基础设施,倾情帮办群众文化、健康养老、扶贫助困助慈善残等事业。博里镇老促会、扶贫协会动员9名大学生返乡创业;三堡乡动员“四有会员”陈桂图投资90万元帮助鸭州村改造道路500米,架设路灯110盏;季桥镇“四有会员”李玉海投资300万元,新建淮安市康桥农贸市场……
热心参与融资扶贫补短板工程
急需脱贫的对象,大多数条件较差、基础薄弱、贫困程度较深。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驱动筹集老区扶贫发展基金,接力让有限基金在扶贫攻坚中起到补缺作用。自2014年以来,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三年间相继筹集资金1080万元。去年,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又全员发动,跑乡镇、进机关、走企业,共筹集资金950万元,计划今年扫尾工程再筹50万元,确保老区扶贫开发基金突破1000万元,以便早日建立区级老区扶贫发展基金会。
为把有限的基金花在刀刃上,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除高息存储外,还对5个企业予以推动。淮安市圣玉米业有限公司在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帮扶下,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被国家列入“201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发展项目入库单位”。该公司总经理赵国锋于今年2月被国家农业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