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5月23日

用诗文表达最深情的告白

——“时代淮安,如您所愿”于兆文诗文作品朗诵会侧记

阅读数:2182  

本报记者 严曼曼

5月20日下午,一场家乡人民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诗文朗诵会在新安小学小好汉剧场拉开帷幕,市、区领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文艺爱好者、师生、群众代表等600余名观众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共同聆听淮安本土作家、诗人于兆文的诗文作品,感受家乡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追思和新时代淮安涌现出来的真善美。

来自故乡的期盼

——崛起的淮安等您归来

自12岁离开淮安,周总理再也没回过故乡。文渠水依旧从驸马巷门前流过,故居里您栽下的老榆翘首以盼。您是故乡人心中的一泓圣泉,是120万淮安人心头的热望和前行的力量,更是120万淮安人永远的骄傲和永恒信仰。

诗文朗诵会的第一首诗歌就是周总理的故乡《淮安》。朗诵者用自豪的语调高歌着:“淮安,一个生长传说和神话的城市,一个生长婉约和豪放的城市,一个在古运河上书写浩浩漕运史的城市……”现场观众在朗诵者抑扬顿挫的声音中遥襟甫畅,视通万里,在思接千载的想象、逸兴遄飞的情思中感受周总理故乡最真实的历史风貌、生活场景和时代风采。

“周恩来,一个用思念和泪水喊出的名字,一个用挚爱和青铜铸就的名字,他从待渡亭走了,今天,故乡以待渡亭的形状,在桃花垠为他垒起一座纪念馆。这是人民馈赠于他的唯一一笔不动产,以人心的热度,以相思的深度,以丰碑的高度,以江河的宽度,只为等他回来。”一首《待渡亭,等他回来》,朗诵者以杜鹃啼血般的深情,讴歌了周恩来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和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全体朗诵人员一起合作的一首气势磅礴、斗志昂扬的《我的淮安,今天壮丽起航》,120万淮安人乘坐着“大鸾号”,满载着思念的海棠,壮丽起航。朗诵者们强有力的声音,展现了周总理家乡人民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豪情和不忘初心传承恩来精神,建设好总理故乡的誓言。

来自文艺工作者的悼念

——真善美中践行周总理精神

本次诗文朗诵会是淮安文艺工作者自发组织的悼念周总理活动,诗歌《待渡亭,等他回来》《巍巍丰碑》是作者于兆文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而特意创作的。诗文朗诵会从今年4月开始彩排,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市朗诵协会的朗诵爱好者和于兆文一起多次彩排、修改,朗诵者们诗歌全部脱稿,散文半脱稿,用充满生命力的声音和包含情感的肢体语言现场演绎诗文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朗诵演出,多次让观众热泪盈眶。

“我不断地和朗诵者们交流沟通,让他们理解作品创作的意图、情感、思想和背景,身临其境地感受我的创作过程,确保作品能够被成功二次演绎。”于兆文告诉记者,他全程参与了这次诗文朗诵会的彩排,帮助朗诵者们找准感觉。

淮安的记忆里从来不缺拔节力量,从来不缺伟岸的脊梁,周总理家乡人民始终坚持在真善美中践行恩来精神。这次诗文朗诵会,穿插了很多于兆文描写淮安基层群众的感人事迹,各种类型的道德模范,风雨中相依相携的老人,用日记记录大事小情的村支部书记,善良朴实的保洁阿姨,为父亲勇敢捐髓的13岁男孩,坚强守望的蹬三轮车女人……一个个真实细腻的人物事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地方,把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感,用诗文的形式挖掘出正能量,不断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强大力量,鼓舞淮安人民以满腔的激情建好周总理家乡。

来自朗诵会现场的声音

——朗诵作品有地方之美、诗情之美、声音之美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省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著名评论家汪政在朗诵会现场致辞中对于兆文诗文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于兆文的作品有时代之美,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地方之美,是淮安的文学名片;有诗情之美,以诗歌与文学的方式再现了淮安这片土地上改革巨大成就;有声音之美,今天的朗诵会就是以声音的形式再现了诗文之美。”

诗文爱好者李先生说:“当我们聆听着一首首、一篇篇诗文作品,不仅被作家的真情所感动,还被他的情怀所感染,更被他奏响的新时代精神所鼓舞、所震撼。”

区政法委工作人员施义勇听完朗诵会后感慨地说:“今天通过聆听诗文作品,让人感受到新时代淮安的巨大变化以及涌现出来的真善美,可以不断地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强大力量,鼓舞淮安人民以满腔的激情建好周总理家乡,以优异的成绩告慰周总理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