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1月09日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车桥镇初级中学“循环—差异”课改巡礼

阅读数:1895  

本报记者 郇玉乔 通讯员 曹长龙 杨文秀

车桥镇初级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实践新教学模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010年,车桥镇初级中学为全面落实楚教发〔2010〕15号《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精细化管理推进活动的意见》、楚教发〔2010〕18号《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区教研室科学指导及大力扶持下,结合校情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就“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该校通过广泛阅读中外教学理论书籍,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各类文件,研究借鉴近年来各省、市课堂探索的典型经验,分析本地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开展学科间交流研讨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明确目标、基础学习、合作交流、析疑解难、达标检测、课外学习”六环节课堂结构,编写包括“目标定向、个体学习、同伴互导、教师解难、练习检测、补充学习”六个相同环节的学案,将一节课整体学习任务分为个体学习、同伴互导、教师解难等环节,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乐学和会学。

该校在课堂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活跃的氛围,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既是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中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促进课堂活动有效开展,达成课堂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自2010年3月开始,针对农村初中的学生和师资现状,本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有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所构建的‘循环—差异’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教改实践让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家长信任度和学生认可度不断攀升。”车桥镇初级中学校长陈枫告诉记者。

“自从‘循环—差异’课改进校园后,课内外都发生了变化,每一节课大家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应该如何去学。”八(2)班时海青同学告诉记者,“以前总是分神、打瞌睡的同学变得踊跃了,积极地和学习小组成员讨论知识点,以前不爱讲话的同学也更活泼了。”

学生家长魏先生告诉记者,“我家小孩以前学习效率很差,我们家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从来车桥镇初级中学就读后,在老师们的教育下,小孩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学习、爱思考了。以前磨磨蹭蹭要我们家长催变成了主动学习,有时碰到不会的问题还主动打电话问老师、问同学,作为家长我感到很欣慰。”

教改成绩显著

荣誉与实效交相辉映

近年来,车桥镇初级中学“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省、市、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2年,该校“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被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教学模式”并向全市初中学校推广。省教研室、省电教馆、省教科院的领导专家专程来校考察指导,省内外100余家教研机构和学校来校进行考察学习。

为进一步推进“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2014年,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一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等先后来校,对“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进一步论证和指导。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程改革研究系列课题之一,相关成果《基于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指南》收入相关研究丛书。区教育局也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在全区初中学校推广。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该校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极大提升,先后获得“淮安区高效课堂创建先进单位”“淮安区特色项目建设先进学校”“淮安市文明校园”“淮安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淮安市师德建设示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荣获区初中教学质量奖。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荣获淮安市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多名教师被表彰为省、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新长征突击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省、市、区各类优课竞赛中,该校教师获得一、二等奖达50多人次。有近40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等级奖。10余名教师被评聘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中4名教师为江苏省名师课堂提供观摩现场。

“循环—差异”高效课堂的构建之路任重而道远,“车桥镇初级中学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堂改革保障机制,狠抓集体备课,重视专业引领,加强同行交流,注重总结、勤于反思,打造出更具活力的高效课堂。”陈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