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07日

泾口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农村娃

阅读数:1405  

本报讯(记者 李文君 通讯员 李志红)初冬的早晨,涧河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涧河北岸泾口中学却是一片生机勃勃。400多名师生排着整齐的方阵、喊着响亮的口号在塑胶跑道上进行冬季晨跑,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整合资源 现代教育更均衡

原泾口镇根据行政村位置设立学校25所,规模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教育均衡发展,泾口教育总校相继撤并多所边远学校,截止2012年,全镇教育整合为南北2所小学、1所中学和2所幼儿园。

总校长智应文介绍,“全辖中小学自整合资源以来,累计投资2200万元完成了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2016年投入210万元完成了中学、中心小学、二小装备提升。”

记者走进泾口中学,标准的学生公寓、洁净的男女浴室、现代化的功能教室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中学浴室、中心园露台封闭、蒋桥分园改造工程如期竣工使用。各校(园)先后投入160余万元实施零星维修、添置办学(园)设施,全镇校(园)办学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优更全的补充。

泾口中心小学标准化的塑胶跑道、人造草坪、宽敞明亮的师生餐厅、宿舍楼、教学楼,处处充满着现代教育的气息。再走进泾口唯一的一所村级小学——泾口第二中心小学,所有的装备、设施和泾口中心小学几乎相差无几。书法教室充满着浓浓的墨香,电脑室、图书室、现代化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更充满着现代的气息。

南北两所小学及幼儿园分别负责南北施教区小学与学前教育,由总校统一管理,资源统一配置,队伍统一调度及考核。“在二小读书和在中心小学读书是一样的,我们当然选择靠近家门口的学校了!”第二中心小学学生家长说。

夯实基础 师资队伍更优化

走进泾口第二中心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校诗词文化墙,内容是淮安市诗词协会的诗人用诗词的形式礼赞“淮安市首届最美教师”——宋兰花。紧接着,就是该校的《学习兰花精神,我们在路上》专题版面了。

据介绍,泾口总校多年来一直努力提升全辖教师的师德师能,强化队伍建设,让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服务当前的乡村教育。总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系列活动以及树立身边典型等方式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像宋兰花这样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目前,泾口中学、中心小学以及泾口二小老师都自发成立“爱心妈妈”团队,关注、帮扶留守儿童。中心幼儿园和蒋桥分园教师则是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呵护幼苗成长。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夯实了教育质量的基础。近年来,泾口中学通过教育活动过程性管理,提升队伍业务素质。中心小学作为省级课题《经验课堂》研究基地,多次承办区内外小学课改实验专题研究,用以提升队伍专业技能发展。泾口第二中心小学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的研究》则引领着该校特色课程——诗词教学的发展。

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为区域互动增添了活力。泾口中学以访学的形式先后与区内外多所名校结对交流;中心小学扎实开展学科教研组建设,并为全区提供现场。持续推进“阅读悦心”工程和“广阅读”工程,引领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伴成长”习惯。

文化引领 教育发展显特色

11月28日上午,泾口中心小学足球场上一群孩子正在紧张训练。据该校校长庄素娥介绍,该校“校园足球”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个项目与该校的“行”文化有机衔接。

一直以来,泾口中心小学弘扬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以“我们行教育”校园文化为抓手,开发活动课程,打造“经验课堂”,培养至美教师,塑造阳光儿童,努力让师生共享快乐时光,共绘幸福蓝图。学校以“春风化雨、润物于行”“德育入心、成德在行”“搭建舞台、活动导行”“科技实践、身体力行”“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读树一帜、行路万里”“教学研究、远行自迩”等七“行”指导师生的一切教育活动。

近年来,泾口各中小学校立足本位,依据自身特色,努力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让教育明确方向,家底更加殷实。泾口中学用过程管理、精细管理明确学校发展。学校始终把文化与特色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让每一面墙壁,每一片绿地,每一间教室都成为育人的场所。每天的晨会、每周的班会、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月的主题文化宣介活动,涵养了学生的文化特质,锤炼了学生的文化品质。以跑操和武术操为特色的艺体项目长效开展,师生在跑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焕发,武术传统得以继承,心灵越发松弛。

走进泾口第二中心小学,充满浓郁的诗香让记者深深感受到诗教特有的气息,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砖都充满着该校诗教特色。据介绍,该校本着一校一品的目标,不断强化特色亮点工程——“诗香校园”的建设,诗香特色教育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诗词协会好评,早在2015年就被国家诗词协会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从环境到课程,从活动到考核,无不体现该校在落实诗教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