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9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文旅融合勃发我区发展生机

阅读数:1651  

本报记者 朱士新

本报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文化旅游业呈现一片蓬勃发展态势,成功创建了苏嘴湾生态园、恩赐山庄2个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吴承恩故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周恩来故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将河下古镇景区打造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我区先后荣获了“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江苏省文化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今年国庆期间,城区各主要旅游景区人气爆棚,仅区属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和沈坤状元府3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市场增效十分明显。

建设与宣传并重

把文旅底蕴转为文旅底气

开展文旅提档升级行动。建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例会制度,制定淮安区全域旅游交通接驳车方案,建立快捷、高效、便利的旅游交通体系。完善了全域旅游标识引导系统,推动旅游“1+3+N”执法体系建设,推广淮安区旅游“联票制”工作。

深入发掘和盘活文旅资源,积极开展文旅宣传工作。原创大型淮剧《半副对联》荣获全市“五个一”工程奖。《周恩来与故乡》情景剧全市巡演。举办博里农民画交流展、博里农民画刺绣精品展,参加国内外绘画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组织一批文化工作者,围绕淮安特色文化,编写《文化淮安》。策划精品旅游宣传活动,举办“淮安古城——海棠依旧显芳华”南京旅游专场推介会,推出淮安区旅游全新品牌“淮安古城——海棠依旧显芳华”。开展同程旅游合作,举办“红色旅游推广月”活动。推出“淮扬美食之旅”“缅怀伟人红色之旅”“运河古城寻梦之旅”等多条精品路线。围绕“西游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三大主题文化,设计研发系列淮安区特色旅游商品,深入挖掘淮安区旅游资源,设计制作了“古城淮安”旅游手绘地图、老淮安口袋书等一批旅游宣传品。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区规划了集演艺剧场、文物精品展示馆、宋庆龄儿童图书馆于一体的恩来文化中心,打造了具有标准化、智能化、特色化的乡镇文化示范阵地,建设了33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农村“十里文化圈”、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建设了一批“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小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开展了淮剧、“十番锣鼓”等民间文艺进校园、进小区、进村居、进广场活动,开展了“情满淮安”文艺巡演、文化进万家、文化“四送”等活动,剧院建设实现了文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创新与规范并施

把文旅味道转为文旅力道

创新发展理念,促进文旅共同繁荣。引入“全域旅游”战略思维,文旅融合系统布局淮安古城区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改变人文类旅游产品单一格局,启动规划盐晶堡旅游度假区。创新管理模式,区属景区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创新服务配套,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实施城区文化景观提升和旅游基础配套。推进非遗传习所建设、推动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文化微商、文化电商、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全力服务文化产业园创建,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重抓“文化+”产业发展,引进以淮安老字号、古玩市场、保健休闲、餐饮名小吃为主业态的项目。扎实推进博里农民画、仇桥杂技、南闸民歌等文化产品创作与生产,向制造型文化产业转移,努力推动淮安文化产业壮起来、卖出去。

狠抓行业管理,打造平安文旅。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制度。抓好重大节日的旅游安全工作,确保旅游节日的组织、旅游工作有序、健康、平安。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引导和鼓励旅行社规范经营、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健全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大对城乡网吧、歌舞厅、文物保护、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治理文化市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保护与利用并举

把文旅事业转为文旅产业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把文化事业转为文化产业。我区完成了青莲岗文化遗址前期考古发掘工作,科学编制了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完成了秦焕故居东路1、2期修缮、朱占科故居11号房修缮、松寿中药号主屋修缮、胯下桥修缮、东岳庙保养维护、博物馆馆藏字画修复、话山草堂碑刻保护等工程。编制完成老西门大街历史街区和庆城门遗址保护方案。建立了“楚州十番锣鼓”传承基地。建成国家级县区级文物监管示范区。                 

实施里运河文化长廊淮安区河下萧湖片区的旅游开发。建成了河下古镇“一河两街五景”和承恩坊游客集散中心,萧湖景区、沈坤状元府邸、古镇客栈、庭院市肆、吴承恩文化广场、城河街道路景观工程等相继竣工,并获得国家国资委颁发“中国盐文化遗产保护奖”。

打造开放了淮安府衙、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完成了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估衣街4条老街巷的保护性修缮,有力彰显了淮安古城老街巷的特色风韵。

打造“两大基地”引领文教装备和印刷业发展。打造全国文教用品基地。施河镇是全国闻名的“文教玩具之乡”,正在按照“基地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打造中国文教玩具城;打造苏北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基地。我区现有规模印刷企业29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家,正在加大引资力度,积极打造淮安印刷产业园。

打造“一镇一品”引领民间艺术业发展。近年来我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民间非遗普查行动和“一镇一品”工程,编制了淮安区非遗文化产业规划,建成了河下古镇非遗文化产业园、湖嘴大街非遗展示一条街,各镇(街道)都培育本土非遗产业项目。重点扶持博里农民画和仇桥杂技两大特色文化品牌,建成了博里农民画创作基地和中国博里农民画苑,成立了博里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农民画刺绣、领带、纱巾、礼品包装盒等10多个系列民间美术工艺品,加快了博里农民画产业化进程;成立了仇桥杂技协会,扶持了30多个杂技表演团,培养1500多名演职人员,创作各类表演节目600余种在全国各地演出,“北有吴桥、南有仇桥”品牌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