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20日

75号办公室

阅读数:2431  

刘国璋

这个办公室之所以叫75号办公室,是因为当时淮安县委为了落实中央75号文件精神,搞好农业生产责任制,在1980年年底组建的一个临时办公室。这个办公室设在现政协办公楼上,成员有陶维玉、顾俊杰、杭金荣、李明汉、龚怀远等,这些人都是从各单位抽来的。我当时在团县委工作,也被抽到这个办公室。陶维玉是这个办公室的负责人。

75号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收集全县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宣传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意义、为领导抓好生产责任制落实准备讲话稿。在收集情况中办公室采取三种方法:一是用电话与各公社联系情况;二是随领导下去听汇报情况;三是自己组织人到下面了解情况。根据掌握的情况再进行“梳理加工”,汇编成材料,供向上汇报,向下宣传。

那时,办公室经常组织人到基层了解情况,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1981年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办公室安排我和顾俊杰两人骑着自行车,连续三天跑了城郊、徐杨、席桥、钦工、宋集、茭陵、顺河等6个公社,通过听汇报、看行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比较全面掌握基层情况。如发现典型,还要到实地调查。当时县委书记陈耀称之为“捉麻雀”。一次平桥公社汇报查庄大队有一男子,长年在外,从不回生产队劳动,大队、小队多次捎信叫其回来就是不回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生产队还扣了他的口粮,就这样仍然不起效果。自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他自动地从外地赶回来收麦、插秧。大家都说这是实行土地承包生产责任制带来的变化,感到这个事例很典型。当时办公室人少,就安排我一个人骑车到平桥,在公社党委办公室李乃祥同志陪同下,马不停蹄赶到查庄大队,找干部,找群众,找当事人面对面座谈,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回来后我及时写了一篇《飞鸟归林》,很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农民日报》后来也刊登了这篇通讯。

就在全县落实生产责任制工作紧锣密鼓时,办公室通过组织人调查发现,在人们的思想里还是存在各种不同的顾虑,形成了县里热、群众望、中间有个“抵门扛”。有一个老干部跑到办公室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尤其是一些大队、生产队干部担心,怕“田分了,人心散了,不好指挥了”。

针对存在的思想问题,办公室负责人陶维玉和我两人到当时生产责任制搞得比较好的三堡公社调查研究。重点了解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群众是不是不好指挥了?三堡公社三级干部又是怎样适应新的情况做好领导工作的?在调查中,我们不仅和公社干部座谈,还和大队、生产队干部座谈,并多次和群众面对面地交流。经过7天的深入了解,从而掌握了这个公社根据实行生产责任后的新情况,通过培训、交流、蹲点帮助等方法,使全公社三级干部逐步适应新的形势做好领导工作。于是,我们重点围绕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公社干部怎么做好领导工作?大队干部怎么做好领导工作?实行联产到组的小队长怎么开展工作?实行大包干的小队长又怎么开展工作?写成了一组经验性文章。当时县委书记陈躍看到这组文章后,认为材料很有指导性,随即要求办公室用文件形式发各公社党委和有关部门,并报地委和省委。

三堡公社的经验宣传以后,全县各级干部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来。淮阴地委和江苏省委看到三堡的经验后,非常重视,并要求当面汇报情况。根据要求,县委确定我和陶维玉两人去汇报,陶维玉汇报全县情况,我汇报三堡做法。7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赶到地委第一招待所,地委书记丁铁和省领导已经坐在小会议室等我们。丁铁书记先讲了几句后,接着陶维玉就汇报淮安落实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和体会,随后我汇报了三堡公社的经验。由于材料是我写的,情况又熟悉,我基本不要稿子汇报,已经快12点钟了,我还没汇报结束,丁书记就说,“下午继续汇报”。因为下午丁书记和省领导还有别的活动安排,因此一吃过午饭,也没休息就继续听我们汇报,有时他们边听汇报还边问,直到他们下午另外工作安排时间到了,才结束了汇报。事后不久,省经管局把三堡公社的一组经验文章,前面加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印成了一个学习专辑,要求全省组织学习。后来,省委又发了文,使落实生产责任制在全省掀起高潮。

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起来了,干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也都调动起来了。农忙时,男女老少齐上阵,田里到处是人。那时,群众还把家在农村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了一个顺口溜,“穿皮鞋、带手表,下班就往田里跑。”有的社员怕田里作物长得没有别人好,夜里悄俏地下田撒化肥。秧田里没水,各家都有人到田头放水,可水又放不上,许多人家就用盆子括水。还有人自制手拐车,往田里添水,农村发生了可喜变化。1981年,全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达到10.47亿斤,比上年增产1.09亿斤,增长11.6%。

在大好形势面前,县委领导人也意识到,建立农业生产责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当时根据各公社汇报和办公室组织人下去调查,发现有一些实际问题。如干部中存在的“落实责任制,干部没大事”,还有“大队干部怕偏,生产队干部怕变,社员就怕以后不兑现”,以及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问题,需要认真地去解决。为此,县委从县级各机关抽出100名干部,组成29个组,由县委常委和部委办局负责人带队,分赴各公社,会同社队干部组成4900多人的工作组,对全县各生产队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各种责任制建立后出现的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组织力量,帮助未建立生产责任制的329个生产队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帮助近2000个生产队健全了工副业专业承包合同,新订了18000多份合同,修订了一部分不全、不合理合同。

1981年年底,75号办公室抽用的人陆续回到本单位,这项工作后期的完善转到农委,农委作为正常工作开展,不久,这个办公室也就摘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