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06日
让周恩来精神成为学校德育之本
——江苏省淮安中学开展学习周总理活动40周年纪实
阅读数:3236
朱 平 邵 娟 王冬梅
在中央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说道:“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而在江苏省淮安中学全体师生心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温暖、很自豪的名字,更是该校全体师生铭刻于心的印记。该校自1979年以来,始终以周恩来总理的崇高人格感召学生,用周恩来总理的伟大精神激励学生,持续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学创”也成为淮安中学的德育之本、育人之魂。淮中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周总理精神,传递着新时代教育的正能量。
淮安中学自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中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01年4月,该校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级验收;2004年2月,该校被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多个班级被命名为江苏省“周恩来班”和淮安市“周恩来班”。
四十载坚守,学习周总理精神
40年来,“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教育发展同步、与学校发展同步,形成了“以富强祖国为已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成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梦想”的办学理念和“秉承总理精神,培育高尚人格”的办学特色。
淮中每一届新生入学时,都要参加三个“第一”活动:第一课——瞻仰周总理故居、纪念馆,第一篇作文——《站在周总理故居前》,第一次主题班会——“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成为激励和鼓舞淮中师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校园里每一条道路旁、每一栋教学楼里都张贴着周恩来励志名言;每一间教室都悬挂“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徜徉在校园里,师生时刻都能感受到周总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谆谆教诲。
在这所雅致的花园式校园里,有一群爱心与责任并重,视学生若子女,视教育为生命的老师。他们把学习周总理忠诚、敬业、律己、儒雅、奉献的品质,当做自己职业生涯中践行的准则。
该校党总支积极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三学习、两带动”活动。将党员层面开展的“学习伟人周恩来,践行美德作表率”活动,教师层面开展“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和学生层面开展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融合起来,深入学习周总理“勤勉精神”“严细精神”“务实精神”“修身精神”的高尚品格。如今,“三学习、两带动”活动已成为该校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彰。
“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的经验做法,随着在全市、全省、全国的不断交流和推广,已成为淮安中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闪亮品牌,名扬教育战线。
四十载践行,传递教育正能量
作为周总理家乡人,淮中师生以伟人为榜样,踏着总理光辉的足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新时代教育正能量,谱写出一曲曲人间大爱的赞歌。
淮安中学校长王玉洲这样对老师描述他对教育的理解:“把教育工作当成一个事业,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醉心于她,奉献于她,献身于她。”这是淮安中学校长王玉洲对教育的理解。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作“精神父亲”,被老师们尊敬地称为“船长”。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杨柏龄老师身患胃癌,手术后还未拆线就在病床上备课;王鹏老师在工作期间与学生、家长通信两千多封,实践着自己在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座谈会上“带学生要有颗爱心,干工作要有股傻劲,对事业要有片深情”的讲话。
朱国瑜老师2012年4月因病去世,临终前,将自己攒下的12.1万元资金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淮安中学的老师们不仅有高尚的师德,也有精湛的业务。汪骏、陈廷伟两位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王鹏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杜健、张贤平两位老师等受到全国性表彰;侯红兵、洪波等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12年2月,葛广展老师的母亲重病在榻,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奋战在冲刺小高考的第一线。这种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正是淮中奉献的内涵和大爱无私的精神。
“勇者无畏,敢当先行”,2008年,“5.12大地震”来临时,朱玉荣老师毅然放弃去东南亚旅游的机会,悄然前往重灾区,参加北川灾民安置点服务工作。2018年,张保健老师主动请缨,前往新疆胡杨河市高级中学支教。他们的眼中、心中,有的只是学生,有的只是教育,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淮中精神,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总理家乡人。
在“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的感召下,一大批教育教学名师脱颖而出:王玉洲被评为江苏省课改先进个人,杨文举被评为特级教师、淮安市十佳教师,周淑琴、成向前、王宝荣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李双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胡鹤毅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靖国喜成为江苏省高考命题专家,管其刚被评为淮安市名教师,孙厚发、李斌、王勤等荣获淮安市优秀教师,葛金雷被评为淮安市优秀共产党员。
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和学习,对于全体淮中人而言,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淮中人做人做事的准则和融入血液的精神。“忠诚、敬业、律己、儒雅、奉献”,这是周恩来总理高贵的精神品质,也是淮安中学老师们立身于世的原则。传道受业解惑,一日不敢懈怠;事事以身为范,一时不敢忘怀。
四十载濡染,成就人生新高度
学校是净化心灵的园地,学生在这里淬炼心灵,以期成为更好的自己;学校也是默默努力的地方,青春岁月美好而又短暂,他们把握、着人生的方向,在人生在最纯真的年代恣意欢笑,全力以赴追求心中的梦想。
校长王玉洲这样勉励淮中学子:“只有宁静的校园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放下躁动不安的心,静静地读书,慢慢长大成人。”而“学创”活动正是宁静校园里指引学子们前行的航灯。
该校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的最大收获是培育了一代代“四有”新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届校友邵峰在淮中就读时,班主任汪时俊老师就鼓励他以周总理为榜样,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杜久林(1988届)、马忠华(1988届),全国“最美青工”徐长俄(1998届),为C919设计作出重要贡献的赵毅(2000届),虚拟现实技术专家潘志庚(1983届)等校友。也都是在“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指引下树立了远大理想。
正是因为“学创”活动的引领,王佩坚,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在淮安中学的校园里度过了他人生中宝贵而充实的三年,并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2013年免试推荐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淮中读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课外活动。
同样是因为“学创”活动的引领,来自淮安农村的双胞胎兄弟吕加飞、吕加跃,在淮安中学的校园里触碰到了梦想的芬芳。2016年,兄弟俩双双考出高分,哥哥吕加飞被清华大学录取,弟弟吕加跃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淮中2012届学生、江苏省首届美德少年鲁一民是“学总理,创三好’活动孕育出的先进典型。从初中到高中六年如一日,他从未间断过对残障同学谷佩洪的帮助。
“学创”是无声的教育力量,淮安中学是莘莘学子展翅飞翔的舞台。“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学习、工作和生活”是许多走上社会淮中学子的人生信条。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业绩,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金山,体坛名将孙凤武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学创”四十年,既漫长又充实。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十件好事也容易,难的是做十年、二十年的好事,而全体淮中人,不仅做了这样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一做就是四十年,尤为可贵。
志行千里,不中道而辍足。我们相信,志存高远的淮中人,一定会乘着“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的春风续写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