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19日

让诗词浸润心田

——淮城诗词协会努力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

阅读数:1465  

张伟

近年来,淮城诗词协会将“江苏省诗词之乡”创建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群众文化、地方文艺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全力打造充满内涵的乡镇文化名片,形成全民共建“诗词之乡”的浓厚氛围,让浓墨诗词、书香文化浸润心田。

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在淮城这块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土地上,自汉赋鼻祖枚乘始,一代接着一代,出现过无数诗词曲赋大家。唐代赵嘏,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著名诗句,被杜牧呼为“赵倚楼”。宋代徐积,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现存《节孝先生诗文集》30卷。明代吴承恩,诗文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一部《西游记》闻名世界。清朝阎修龄,号饮牛叟,明亡后与张养重、靳应升等结“望社”相唱和,名重大江南北,这是有史可查的,在淮城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诗社。辛亥周实、阮式二烈士,清末创“淮南社分社”,诗文鼓动和宣传革命,名留千古。还有住在淮城大沟巷的大家丁晏,清道光年间,他曾用17年时间编《山阳诗征》,为淮安历史上首位诗词集大成者。新中国成立后,淮城也不乏诗词大家,以县政协原副主席玛继宗为代表一批老干部,他们住在淮城,弘扬国粹,继承传统,创作了大量诗作。进入新时代以后,尤其是诗教工作开展以来,以淮城为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诗词协会的领导下,淮城诗协大力推进创建省级诗词之乡工作,以开展诗词“六进”为抓手,以社区、学校、景点为阵地,以抓好瞻岱、鱼市社区和勺湖中心小学及龙光阁校区为重点,以龙光诗社、勺湖诗社、萧湖散曲社等社员为骨干,以点带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诗词基础根深蒂固

淮城诗词协会是2017年11月成立的,近年来,淮城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对诗教工作非常重视。为加强对诗教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了诗教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钟马任组长,街道办副主任牛延华分管负责并担任协会会长,下设7位副会长和秘书长,分工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现在,基本做到领导有分工,协会有制度,年度工作有目标,月度工作有计划。

淮城自古以来,爱诗、学诗、吟诗、写诗的人,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在淮城诗协没有成立前,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企业、社区,都有大量的诗词爱好者,多年来为淮安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底街道成立诗协以后,诗词爱好者们都说找到了“娘家”。现在淮城范围内有龙光诗社、瞻岱诗社、萧湖散曲社下关创作基地,学校有勺湖诗社、城北诗社、童怀松诗社等。这些诗社作为诗协基本的骨干队伍,现在已发展到200余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12人,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有10人。他们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起到了极大的宣传、示范和带头作用。

诗词之花花开遍地

从2018年1月起,淮城诗协陆续举办了多项活动,元月在流均镇举办“讴歌十九大,送福溪南村”活动。5月6日举办诗词进瞻岱社区活动。5月20日在瞻岱诗社举办诗词进社区十佳作品评选活动,十佳获选作品由书法家书写,被社区文化长廊采用,以供市民欣赏。6月1日,在鱼市社区开展老干部诗词进社区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老干部诗词大赛。6月13日在区公安局举办了诗词进机关活动。12月29日上午,龙光诗社组织诗词骨干送诗词进校园,开展“大手牵小手,诗词赞校园”活动,30余名老诗人创作了50余首诗词曲,分别赠送给勺湖中心小学、勺湖中心小学龙光阁校区、城北小学和鱼市幼儿园。

自2018年5月份起,淮城诗协还创办了《淮城诗苑》微刊,两月一期,刊发了4期。10月份,正式出版了淮城诗协主办的《淮城诗苑》首刊。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过程中,淮城诗协通过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写诗,在社区设置诗词楹联展示处,举办诗会,规划建设诗碑、诗廊等方式,让诗词如春雨般悄然沁入人们的心田。

今年3月13日,省诗词学会考察组一行对淮城诗协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工作进行考察验收,考察组认为淮城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基础扎实,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诗词创作成果丰硕,同意通过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