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6日

我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显成效

阅读数:740  

本报讯  近日,记者来到复兴镇东干渠东三支渠首,只见两岸生态护砌整洁笔直,渠水清澈波光粼粼。“这条渠干净漂亮吧,是我承包的,已经三年了,每天我都会像这样来回巡查、清理。”正在巡河的护河员许媛方是土生土长的复兴人,三年前,当得知政府向社会招聘护河员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据了解,2013年,复兴镇在全市率先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重点工程到人、面上工程到村”的点面结合管护模式,采取定点、定人、定责任、定奖惩、订协议的方式,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在此基础上,我区在全区推行“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农村环境保洁、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相结合,整合管理人员和资金,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水利、财政、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负责人和镇长(街道办主任)为成员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作为全区“五位一体”管护和改革工作的“统帅”,负责对全区“五位一体”管护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与考核。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镇(街道)“五位一体”管护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淮安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淮安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淮安区小型水利管护资金使用办法》《淮安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淮安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队伍建设选聘和管理使用办法》等配套文件,为“五位一体”管护及改革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做好“五位一体”管护及改革谋划工作,各镇(街道)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田头,对管护及改革内容进行调查摸底,完成了全区9466公里沟渠、109.5公里输水管道、32924座小沟及以上水利配套建筑物的调查登记工作,建立了详细的调查登记档案和电子文档。落实了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发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书共3000余本,为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如今,我区像许媛方这样的护河员、巡河员有400多名,他们守护着田间地头的河道、沟渠和泵站等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五位一体”管护改变了过去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问的尴尬处境,违章搭建、种植得到有效控制,恶性水生植物、阻水障碍物明显减少,农村河道污染得到有效扼制,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公共绿化充分发挥效益,让农村环境美、交通便、百姓乐的蓝图成为现实。

(陆春涛 淮水宣 王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