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4月02日
文明祭祀留一片“清明”
阅读数:1186
严曼曼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在这一年中最清透舒爽的气候里,人们祭扫先人,寄托哀思。近日,区紫藤园公墓管理处发布了《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鲜花换纸钱文明祭祀方式的公告》,倡导以献一束花、清扫一次墓碑的方式寄托哀思。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文明、环保、安全的祭祀新风尚正在形成。
“用我手中的鲜花,换取您手中的纸钱”,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维护绿色的生态环境,留清明一片“清明”。随着文明祭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响应文明祭祀的新风尚,社会上涌现出的家庭悼念、祭酒祭奠、网上祭扫、鲜花祭祖、植树扫墓、撮土追思、诵读追忆等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让追思更悠远,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了时代气息。
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其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但随着烧纸之风的盛行,清明一度被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昔日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只剩下烟火味,清明不再“清明”。
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摈弃烧纸陋习,催生文明风尚,才是传承发扬传统节日的正确之举。植树、献花、诵读家书,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明亮的鲜花前寄托思念,在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比起“硝烟四起”,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文明的缅怀逝者生平、传承清明文化的新风尚?从这个文明祭祀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逐渐消灭清明陋习,留清明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