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4月02日

酒器摭拾

阅读数:1664  

张士旺

前不久,我有幸参观了坐落于河下古镇的“华夏酒器馆”,在形似货架的橱柜里摆放着的3600多种古今中外储酒器、盛酒器、斟酒器、温酒器、饮酒器,使人大开眼界,更知道了酒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酒之载情,无情不载。人们爱酒及皿,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酒器的华美装潢,以欣赏其艺术之美。

古人对酒器亦很重视,有“非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的讲究。

酒器就其用途,分为贮酒、盛酒、饮酒三类。宴席上常用的为后两类。几年前,河南伊川县杜康当年造酒的作坊遗址附近出土了一只距今2200多年的战国晚期盛酒陶罐。除此之外,古代盛酒的器皿还有钟、盆、瓶、壶、铛、彝等。从《八仙过海》电影中看,葫芦也能盛酒。古代使用最普遍的盛酒器皿则是形似细身茶壶的“注子”了,多用金、铜或陶制成,始于晚唐,盛行于五代及宋元时。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我国还流行着一种温酒器,名叫注碗,它由注子和碗配套组合而成,将盛有美酒的注子置于深腹碗中,倒入热水,即可温酒。相传,宋太宗次子赵元僖喜欢小老婆张氏,私下里与其密谋废掉正夫人李氏,于是,张氏用重价制作了一只内设机关旋纽的注子,可分别盛放两种酒,一次饮酒时,张氏先给赵元僖斟了一杯无毒酒,又给李氏斟上有毒酒,夫妇对饮时,互换杯盏,赵元僖事先不知,结果饮后暴毙。事发后,张氏及制作酒注子的工匠等人当日就被活活钉死在东华门外。可见,当时注子制作技巧已很高。辽代之前,出现瓷质注子。1972年辽宁朝阳县辽代石板墓出土一只影青瓜棱柱子,瓷胎细白坚硬,釉色细润如冰,异常精美。如今,瓷质酒瓶又有很大发展,我国宜兴的青瓷酒瓶釉色晶莹,如冰似玉,仅看看便能使人产生醉意盎然之感,其中“贵妃酒具”更是青瓷酒瓶中佼佼者,杨贵妃醉态娇柔的形象娴静秀丽、生动传神,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目前,盛酒器皿最普遍的要数玻璃瓶子了,扁的,圆的,方的,长的;透明的,有色的。各式各样,使人目不暇接。

有盛酒器,就有饮酒器。早在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期间,就已有了用黑陶制作的酒杯,称“缶”、“樽”。汉代出现了玻璃杯,汉以后,有了金杯、银杯。容积大的酒杯称“斗卮”。另外,还有觥、爵、角、觚、觞、盏、勺、瓢等等。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尔雅注》中说:“螺大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为酒杯。”更奇特的是“碧筒饮”,它是由三国时期魏国人郑公首创。文人饮酒尚雅,碧筒饮则是雅中之雅,就是采摘卷拢如盏的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用来盛酒的荷叶称为“荷杯”、“荷盏”、“碧筒杯”。看来,只要能盛酒喝的,都可算上饮酒器了。

古代饮酒作诗,欣赏工艺高超的酒器,自然少不了酒器与诗词歌赋结下不解之缘。我国最早诗歌集《诗经》中,关于酒器的诗句已经很多,唐代诗歌中更是比比皆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就有“酒中咏”的唱和组诗,其中有《酒樽》《酒勺》《酒壶》《酒杯》等以酒器为题之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特色酒器被称为艺术酒器。“华夏酒器馆”收藏的酒器,文化内含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化、艺术、体育、风景、建筑、生产、生活、民族民俗风情等领域。琳琅满目的酒器中,不乏具有相当历史文物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的。馆主钱从顺不无自豪地说:“艺术酒器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艺术酒器收藏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积淀和传承。”真可谓“小酒器演绎大文化”。难怪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收藏艺术酒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