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5年07月04日
“只要有位就要有为”
——记“有为老人”颜正明
阅读数:822
季 玉
颜正明,今年79岁,1996年夏天从苏嘴镇农经助理岗位上退休。在他对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没作出详细规划之际,镇党委却早已为他安排了“二次就业”岗位——镇老龄委主任、镇关工委主任、镇老促会会长。
一人兼三职,足见苏嘴镇党委政府对他为人及能力的肯定。这看似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三个岗位,关系到地方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工作气魄、责任感,更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于这样的寄望和重托,向来支持老颜工作的老伴和子女劝他回绝这份差事,“辛苦大半辈子,应该好好休息了”。然而,老颜却掂出这份“差事”背后的意义。能有机会为全镇老人和孩子们服务,他觉得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和幸福。于是,他毫不犹豫挑起了担子。
20年来,他领导的镇老龄委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4800多本,占全镇老年人口80%以上;每年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带礼品慰问90岁以上老人、困难五保户、残疾老人、困难老人达160人次;对那些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的少数子女,老颜及同仁以“娘家人”身份上门反复做工作,确保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年来,镇老促会每年都能向各级政府、领导提合理化建议10条左右,条条都得到了落实和采纳;老促会还坚持和农科站、兽医站联合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每年散发科技资料1000份以上,为全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科学致富。
“一个贫困学生,如果因贫不能入学,这将会给他(她)的心灵造成终身阴影,甚至会毁了一生。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而不去帮,这是一种失职。”20年来,老颜把帮助贫困学生作为自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多方筹集助学款。老颜跑的单位共100多家,平均每年要跑30多趟,粗算一下,20年行程达15万余里。
这上百家门坎的进出,可不是件易事。老颜以对贫困学生的一片真情、一片爱心,不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至最终跑成。每年除夕,老颜家总是济济一堂,数十名贫困生聚在一起品尝老颜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年夜饭,这已经成了老颜家每年过除夕的惯例和独特风景。
“有心育才是前辈,矢志报国看后生”,这是清华大学学生曾杰赠送给苏嘴关工委锦旗上的话。像这样的锦旗在苏嘴镇关工委办公室的墙壁上有20多面,感谢信更多,有近200封。它们记录着颜正明扶困助学的感人事迹。
20年来,老颜共筹集资金130余万元,资助466个贫困生入学读书,其中大学生78人,目前已毕业走上社会的345人。
时光荏苒、岁月无痕,一晃老颜在“二次就业”岗位上任职了近20年。20年中,老颜用他的实际行动和成绩向全镇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08年,他被评为“中国老区促进会优秀工作者”;2001年、2006年、2011年他三次被江苏省文明办、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年5月被淮安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05至2009年连续被淮安市文明办、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3月再次被淮安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区文明委评为全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2013年3月被淮安市政府表彰为“五老”标兵;2014年入选“江苏好人榜”……2014年,区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将其事迹编入《为了谁——周恩来家乡的共产党员》专题片,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