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10月29日

杜甫草堂

阅读数:2264  

谈天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导游介绍说,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带家人由陇右(今甘肃省)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称“成都草堂”。杜甫一家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他受到亲友的接济,享受着天伦之乐,并尽情地亲近大自然,写下了许多优美而富有田园风味的诗作。成都杜甫草堂是现有诗圣杜甫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知名度最高的一处,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1961年,还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堂的正门,相对于诗圣的声名,异常朴素而低调,沿着围墙一眼看过去,几乎不用仰视。步入正门,迎面古木苍翠,浓荫如泻,好一派林塘清幽的景象,如同走进了杜甫诗意之中。绿树掩映之下,一排宽敞的房廊静静的铺开,导游说这便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大廨。大廨正中端坐着杜甫的青铜塑像,诗人跪坐着,诗卷摊开膝上,他那一袭暗色长衫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刮走,那单薄羸弱的身姿,形象地表现出杜甫一生饱经忧患、贫病交困、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经历。在这尊杜甫的铜像前,人们追念先贤,在这里驻足、留影,仿佛与杜甫进行穿越千年时空的对话,很多游客都愿意摸一摸杜甫抚着诗卷的手,沾点作诗的灵感。那是一双瘦骨嶙峋的手,在千万次游人的抚摸下,变得更瘦了,塑像黄铜底色也变得更亮了,但幽幽的光泽依然温暖而迷人。他以瘦弱之躯,心系着国家和人民的深重忧患,他以苦难的人生,谱写着中国文学史上芳华永驻的诗章。

步入草堂庭院,满目清翠,曲水环抱,鸟语花香,石桥通连;亭台廊馆掩映在苍楠翠竹之间,让人感觉清新、典雅、自然、舒展,园中的花木也不做过分修剪,枝条往往旁逸斜出,透出几分灵秀,几分野性,几分清雅。“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为何叫“少陵草堂“?导游告诉我们,杜甫曾居于京兆(今长安)杜陵,旁边还有一座少陵,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后人也称杜甫为“杜少陵”。由“少陵草堂“向北,过小桥流水,便来到茅屋故居。推开简陋的柴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一下子将现实的情景带到遥远的过去。杜甫茅屋故居为穿逗结构的川西民居建筑,以茅草覆顶,黄泥涂壁,一派田园农舍风味。虽然这早已不是杜甫当年住的那间茅屋了,但我的眼前还是出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情景,耳边还是听到了诗圣沉郁顿挫的号吟:“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在这简朴茅屋内,我闭目凝神,静静地感受着诗人那遗存千年的生命气息,体会到诗人颠沛流离生活的清苦,为诗人在这“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茅屋内完成了《春夜喜雨》《卜居》《江村》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而感到震惊。诗人驾鹤西去,空余几间茅屋,唯有灿烂文化穿越千年,唯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流芳百世。今非昔比,现在的杜甫草堂,远比一千多年前的杜甫草堂舒适和安逸。古木参天,植被茂盛。茂竹、绿水、草屋、鱼池样样都有,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大公园,一派天成之作的丽景雅苑,这正体现出杜甫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诗情画意。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永驻人心,这座筒陋的茅屋,它曾被千年的秋风刮破,在诗人凄苦无助的呼叫中摇摇欲坠,在漫漫长夜的冷雨里瑟瑟发抖,却永久地屹立于中国诗歌的山峰,成为天下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标杆。如今,这座重修的茅屋,还在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讲述1200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漆黑夜晚草堂所发生的故事。有人说,成都的杜甫草堂因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而出名,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草堂茅屋”成为杜甫伟大人格和仁爱精神的象征。它成就了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品牌。朱德元帅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在草堂幽静的园林中漫步,看到最多的是后人对杜甫的歌咏和赞颂。杜甫在成都期间,满怀着罕见的温情与细腻的笔触,传神地描绘着成都的风光物态与蜀地的风土人情。他在游武侯祠的时候,写到了祠中森森的古柏和树上鸣啼的黄鹂;感叹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躺在茅屋的床榻上,听见成都春天沥沥地下着沙沙细雨,他感受到了清新的凉意和春季的生机,写下了著名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江畔独步寻花,与黄四娘闲话家常,“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他寻幽访古,过修觉寺,“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杜甫晚年入蜀,在这座传奇的草堂遗址上,写下了很多世人传诵的大量诗篇,我想这很可能是由于天府之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了诗人创作诗歌灵气的缘故吧!

诗史堂、柴门、大廨、工部祠、茅屋故居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古朴典雅草堂,徜徉在诗情画意之间,诵读着诗圣那些余香袅袅的诗句,品味着一副副笔精墨妙的楹联、匾额,深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浪漫才情和地方文化的厚重。成都的杜甫草堂,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应该成为中国诗歌的艺术殿堂。而对我来说,杜甫草堂既是一个充满诗意、诞生流芳千古诗句的文学圣地,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