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09日

淮 安 区 :砥砺前行七十载 接续奋斗新时代

阅读数:1370  

通讯员 王怀扣 黄 洁 王洪斌

 

70年春华秋实,淮安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跟随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步伐,一步一步,将梦想变为现实;

70年栉风沐雨,一代代淮安区人接力奋斗,用智慧和双手绘出“周恩来总理家乡”的现实模样;

70年砥砺奋进,今天的淮安区人,正以驰而不息的坚定信念,追逐新的梦想,书写新的传奇。

传承红色基因 党建引领发展

我区是革命老区,苏北大地农民革命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华中反攻的揭幕之战车桥战役在这里发生,也曾走出过著名的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随着战争的硝烟消散,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深处,那些留给后人们的红色资源,逐渐沉淀为淮安区人精神中的红色基因。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同志故居、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里,一件件实物、一个个人物、一幅幅图景,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受教育者感同身受。依托红色资源建立起来的党性教育实境课堂,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场景再现,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领悟先辈的精神,并内化为当代淮安区人改革发展奋进的指路明灯。

70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周恩来总理诞生地的优势,常态化组织“学习恩来精神 建好总理家乡”活动,在中小学校建立“周恩来班”,在机关单位创建“恩来科室”“恩来窗口”,在城市社区打造“恩来社区”等一批城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先进典型,逐渐形成了“党组织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比着干”的发展氛围。

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引擎。2018年,我区创新开展“百面红旗”创评和“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改善农村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力,广袤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靠的是一支有理想、懂业务、接地气的党员干部队伍来推进和落实。”区委书记徐子佳说,区委把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当作推进工作的“利器”,用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惠民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坚持产业强区 实力不断增强

70年来,我区积极应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区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6.92亿元,是1949年的960倍,年均增长10.3%,是1978年的222倍。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突破性转变,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72.62亿元、207.86亿元、266.44亿元,分别是1949年的142倍、6131倍、8567倍。

高增长的背后,是提质增效的高质量。70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2018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8家,形成以盐化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机械等特色行业为主的29个行业大类工业体系。2016年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在全市县区首家突破10亿元,2018年建成苏北首个工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是1949年的4289倍。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16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58亿元。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93.97万吨、单产484公斤,是1949年的7倍和9.5倍。百斯特农业“第五代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首批创建名单,“淮盐”品牌产品荣获绿博会金奖。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伞形齿轮生产企业、全省最大的中央厨房项目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单打冠军”,支撑起淮安区加速振兴的发展。2018年淮安区历史性地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苏北地区唯一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高质量跨越发展优秀县区”。

服务业发展也呈现新活力。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创成苏北首个国家5A级景区。2018年荣获“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称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0亿元,年游客接待量超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

践行“两山理念” 改善人居环境

在淮安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决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历届区委、区政府一以贯之的原则,从人员配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多方面让生态建设一路畅行。

GDP上去了,PM2.5下来了。“淮安蓝”成为新常态。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4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18天,同比增加16天、增幅15.69%。

遵循“把自然引入城市,把生态融入城市,把环保植入城市”的理念,淮安区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有序推进季桥化工区“关退转”综合整治,总投资16.3亿元的黑臭水体PPP项目全面启动,2018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运行奖补资金试点县区,成功创成国家级生态县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

70年来,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电网、水利、生态、市政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并建成,一大批以提高承载力为核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工,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幅度提升,综合功能不断增强,2018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3.2%。

推动改革创新 发展成果惠民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区干部群众始终秉承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活力全面激发,2016年创成苏北首批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长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为苏北第二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2017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获中央财政支持,成为全省13个试点县区之一。2018年创新开展“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农业农村集成改革,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保障、以土地流转为核心、以村社一体为模式的创新做法,试点村均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双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2018年全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61个,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90亿美元,是1978年的141.9倍。电商物流园获批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现代教育装备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显著加强,井神盐化技术中心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创人造草坪成为全市首家入选江苏省科技创新百强企业,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好,是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深切牵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四分之三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工程在淮安区大地扎根开花,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2013年顺利实现了省定2003版小康目标,并通过了全面小康百姓认可度省民意调查。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936元和17305元,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7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100%,中、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学在淮安区”品牌持续打响。全区现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获评省首批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省级试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近三年,累计实现8.1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3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新“八有”标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520元。积极打响“首善之区”品牌,连续11年开展元旦“慈善一日捐”活动,2018年全区慈善捐款突破1700万元;“情暖淮安”“育才兴教”等一系列慈善活动成效明显。

绽放文化活力 为幸福“加码”

古镇悠悠,运河汤汤。幽深的百年府署与恢弘的漕运博物馆坐落在古城的中轴线上,城市东北角的高楼与西南角的老街相映成辉。70年发展,古城变了,变在面子上,更变在里子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伴随着建设的步伐,一大批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出现:区文化馆获批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创成省级古籍收藏单位,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图书分馆覆盖率100%;建成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110个;建设了33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淮剧、“十番锣鼓”等民间文艺走进校园、小区、村居、广场。不断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具体。为此,我区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繁荣文化精品创作、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人才队伍支撑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设置了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淮安区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先后设立全国性文学大奖“袁鹰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推动了各个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在此背景下,淮安区的文艺事业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先后摘得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桂冠;大型淮剧《半副对联》入选市“双名”工程项目,荣获淮安市“五个一”工程奖;仇桥杂技在大剧院举行专场汇报演出;成功举办了首届“漕运杯”全国邱心如女性散文大奖赛;博里农民画家潘宇第三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1200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绘画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被江苏省作协列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