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1月21日
带着感恩过大年
阅读数:1208
张新文

回乡过年的时候,年迈的母亲总是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的,执意要和我们一起去祭拜先人。她说,人不能忘本,要感恩先人给了后人的生命,要感恩先人给后人留下的遗产,兴许是一间草房、兴许是一把锄头、兴许是教你挣钱的本领……
祭祀完先人,回到家里母亲又忙着用围裙包裹着几十个土鸡蛋,要我分别给五保户孙大爷、村西头寡妇刘大嫂送过去,给孙大爷送去鸡蛋我能理解,一个孤寡老人过年需要温暖,给刘大嫂送鸡蛋我就有点以为母亲年纪大了,老糊涂了。母亲看出儿子的心事,很严肃地告诉我,你们都在外地工作,左邻右舍没少帮助俺,你瞧娘脚上穿的这双棉布鞋,就是你刘大嫂没日没夜地赶做出来的。哦!过年了,母亲总是带着仪式感,先把先人敬了,再把感恩的人回敬以温暖,然后才能心安理得地一家人喜气洋洋地过大年。
年幼时在农村,总觉得我们的村子就是一个集镇,啥能人都有,比如铁匠、木匠、补鞋匠、剃头匠、泥瓦匠、石匠、郎中、教书先生……他们有的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一边做着自己的手艺;有的虽在外地工作,过年了总要回到村子里,像教书的李先生和行中医的郎中张守义等。小村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能人,所以我们的村子就很和睦,邻里间有什么需求大家都会相互帮助。过大年从铁匠埔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拉开了序幕,用了一年的切菜刀有些钝不好使了,胡铁匠都会很认真地回炉敲打,把一把把锋利的菜刀送到每家每户;洗澡需要起早跑二十里路到新集老街泡大池;至于理发,我们还是回到村里找剃头匠“胡一把”,如果大过年的在外面剃头,“胡一把”会怪罪大家,认为那样你就是拿我“胡一把”当外人了,况且过年里这些手艺人都是免费为大家服务;接下来写春联就是教书李先生的事了,每家会到小卖店里买来红纸交给他。
儿时父亲叫我去找李先生写春联的时候,总会补上一句“要多谢谢人家李先生”。父亲说他小的时候,整个村里没有识字的,就用瓷碗抹上墨汁印在红纸上,一家家春联都是大圆圈,外人都唤我们村是零蛋村,丢人哩……哎!自从有了文化人李先生,我们村过年就再也不愁写春联的事了。你们现在可得给我好好读书啊!再也不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了。那一年,李先生给我家写的春联是“善良传家远,书香飘吉堂”。后来我们兄妹都进了大学的课堂,父亲一直感恩是李先生给我们家的春联写得好。我想李先生是本村人,每家的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所以他给每家的春联都是有针对性的,要么鼓励、要么鞭策、要么给予厚望。
去年我回故乡过年,看到家乡建设得跟花园一样,心里特别地高兴。老母亲乐得嘴都合不拢,一口一声地说:“如今日子过好了,咱老百姓最该感谢的是党和政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