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5月21日
平河村:
低洼地变湿地生态园 做大做强“水生”产业
阅读数:1576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沈 佳 王梦娜
把贫瘠的低洼地变成了湿地生态园区,通过发展“水生”产业来带动乡村致富……漕运镇平河村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思路,深挖特色资源,变弱项为优势,将一个思想保守、发展滞后的村居,变成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平河村的湿地生态园区,养殖大户智成兵正在水塘边查看小龙虾长势。智成兵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水产养殖已经十多年了,以往都是散养,规模不大,品种繁杂,今年在园区承包了160亩水面养殖小龙虾,目前小龙虾生长势头很好。
“我想迟一点上市,把小龙虾的规格养得大一点,预计能出8万斤左右小龙虾,亩产4、5百斤。”智成兵说。
据了解,像智成兵这样在平河村湿地生态园区承包水面的还有30多户。养龙虾、养螃蟹、种芡实、种浅水藕、搞垂钓,一个个丰富的“水生”项目,不但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也给村集体带来了收入。村党总支书记问亚铨告诉记者,平河村紧邻京杭大运河,地势比较低洼。以前由于基础设施差,村里低洼地产业发展迟缓。2017年,村里建成了占地面积1200余亩,涵盖高效养殖、特色种植、垂钓休闲三个子园区的湿地生态园区,并为生态园铺设了水泥路面3000米,架设电力线路2600米,新植名特优绿化树木4000株,筑巢引凤,吸引种养大户进园创业。
“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现有三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和配套,先后修建了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50余座,同时加大对园区路网建设,使整个园区田间水泥路面循环贯通,极大改善了园区面貌,方便了养殖户的生产生活。”问亚铨说。
据介绍,以前低洼地每亩租金只有两三百元。随着园区平台的逐步完善,湿地水塘的承包金已经增加到每亩六七百元,带动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2019年,仅靠1200余亩湿地水塘的租金,就为村集体带来了68万元的可观收入。村子富了,要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果实。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80余万元,新铺设主干道水泥路1800米,架设路灯83盏,新建了一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如今村民门前道路畅通,村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董锦尧告诉记者:“现在村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们老年人每天早晚都到健身广场这里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今年平河村将继续围绕“水生”产业做文章,努力提升湿地生态园区的颜值和价值。同时,利用市党员干部挂钩乡村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进一步丰富乡村的产业形态。
“进一步提档升级现有的休闲渔业垂钓园、特种高效养殖园、特色农业种植园三个百亩园区,全力建成特色园、生态园、精品园,着力增加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问亚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