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6月06日
“微劳动”衍生大德育
——我区中小学加强学生劳动观念教育纪实
融媒体记者 刘 蕾 通讯员 项 生
阅读数:1827
日前,记者走进关天培小学,只见校园绿油油的草坪整齐干净,教室内、走廊上,有序摆放的各色植物生机盎然……
该校2018年开设“最美劳动日”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环境自己管”的劳动观念根植学生心中。该校是淮安区中小学、幼儿园重视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
各校形成“劳动共识”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的培养,已经在全区绝大多数中小学形成共识。我区从师资的配备、课程设置、阵地建设上正逐步将劳动教育推向深入。
全区的劳动教育课程的指导怎么样,当然得靠“火车头”,会指导,才能让劳动教育生动活泼,有例可循。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配有专、兼职指导老师,在幼儿园规划上给劳动教育留下一定的空间。目前,全区中小学有1个专职、2个兼职综合实践科教研员负责劳动教育课程指导。他们在业务方面“能学习、会研究”,深入进行劳动教学调查研究,有效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和建议。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区设计了10个综合性劳动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活动主题、目标任务、成果内容与形式等,要求各学校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因地制宜地选定一些学习项目,重点围绕“勤劳”“能干”两个主题设计了关于洗碗、做菜、拖地、叠衣服等9课时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专题教案和配套课件,推介给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供“在线教学”使用。仅2月份,全区共收集到各学校教师选编作品26件,涉及学生1300多人次。
用好大自然“活教材”
近年来,我区新建幼儿园多数都规划有“小菜园”,使各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有阵地,将劳动教育贯彻始终;各幼儿园普遍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用好大自然这本“活教材”,引导孩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通过亲身参与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种植实践中,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在劳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经验。
“我们班有一个小菜园。”这是淮安曙光双语学校的同学们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小小的菜苗,在同学们精心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自“阳光菜园社团”成立以来,同学们除了常规的种菜以外,每年都会组织春分立蛋、重阳敬老、冬至火锅节、厨艺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
新安运东幼儿园根据二十四节气的规律来安排种植活动,在节气的指导下进行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受着节气对种植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劳动教育实践指导的主导在主管部门,主体在学校,但最终所有的落脚点都在学生。各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融入集体主义、吃苦耐劳等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形式丰富,内容活泼,通过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
玖珑湾幼儿园则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课程方案。小班幼儿以自我服务为主,如学习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将自己玩的玩具和图书放回原来的地方等;中班幼儿则从自我服务为中心过渡到以集体服务为主,如可以请幼儿轮流当“小小值日生”,在餐前、餐后让值日生摆放碗、分调羹、收拾桌面等;大班幼儿在小班、中班的基础上,学习自主管理物品,并尝试进行社区慰问和服务,如与幼小衔接主题相联系,增设整理书包、为大家修补图书、洗杯子等,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参观劳动场所、认识各种行业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