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8月15日

找准脱贫攻坚着力点

——石塘镇人大讲习所开展宣讲活动侧记

阅读数:949  

通讯员 牛庆宝

“听专家这么一讲,明白去年我家水稻大面积出现倒伏的原因了。”“早听这一课,种地的农本要省去一半带拐弯。”近日,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石广跃研究员在石塘镇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宣讲刚结束,现场听课的群众就议论开了。

全市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开展以来,石塘镇人大始终把“千场宣讲”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为平台,先后组织了20多场不同形式的宣讲,让低收入群众“长志气”“强本领”“懂政策”,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真正要脱贫 全靠“志”和“勤”

“千万不能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成天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是要不得的。”该镇分析低收入贫困户的类型和致贫原因,确有一部分人缺志气、不勤劳、等靠要思想严重。

针对缺“志”不“勤”的贫困群体,区人大代表、石塘镇党委书记王海浪给他们作了题为《人生有志当自强、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扶志扶勤宣讲。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缺“志”不“勤”致贫的表现及根源,分析了没有内动力,只想等靠要的危害,从正反两方面举出很多鲜活的实例,来说明“志”不可无、“穷”不生根、“懒”为可耻和“勤”为正道。“王书记讲得好,讲得真好,挖出了我家的穷根子,再不好好苦,儿子真的要打光棍了。”十里村低收入户任某听后连声说:“依靠别人总是假,跌倒还要自己爬。”此后,任某家真的变了样:父子离家打工忙,干起苦活泥瓦匠;妻子成了保洁员,再也不赌一分钱。

为拓宽“传经”面,增强宣讲吸引力,该镇人大邀请被中宣部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镇“百姓理论说唱团”团长李顺来,编写了说唱《迈步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在全镇逐村进行演出宣讲。扶志扶勤宣讲,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腿跑起来,调动了他们向贫困宣战、靠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领要练成 培训“技”和“能”

没有过硬本领,缺少致富技术和能力,是农村部分农户始终难以脱贫的重要因素。该镇人大紧贴群众致富的需要,采取“课堂化大集中、个体化小范围”的方式,培训困难群众致富本领,让他们成为“种田有技术,务工有能力,就业有门路”的新型农民。

南农大和市、区农学专家先后来镇开展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和稻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让种地的群众靠新技术增加收入,走上小康之路。彭阳村的刘川明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办起了明聚达家庭农场,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帮助在农场就业的十多户农民脱了贫。该镇人大连续两年邀请有发证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来镇举办婴幼儿护理培训班,160多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培训对象,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婴幼儿护理岗位技能合格证书。经培训机构所属家政公司的介绍,她们凭借一技之长顺利上岗,月工资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收到了“一人上岗,脱贫一家”的显著效果。

全面达小康 政策“兜”和“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现在农村中真正让人揪心的贫困户,是因病、因学、因残致贫的家庭,这些人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只有依靠政府的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政策,才能摆脱贫困。该镇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把宣讲扶贫救助政策列为重点宣讲内容,邀请民政、教育、社保等部门负责人走进讲习所,为人大代表、村(居)干部和贫困户解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生活救助、残疾人补贴、特困人员供养、困难儿童救助、教育资助和就业援助等扶贫政策,有效提高了这些兜底脱贫政策的公众知晓率和运用率。

政策的兜底和帮助,因人制宜,缺什么帮什么,让那些无法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弱势群众基本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镇人大代表陈军听了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卫方作的《兜底脱贫保障政策》宣讲后,马上想到了自己的结对帮扶低收入户许某。80岁的许某本人已无劳动能力,妻子患病瘫痪在床,儿子是间歇性精神病,儿媳妇弃家多年失去联系,孙子上初中。毫无内生动力的许家一直让他这个帮扶人无从下手,兜底保障政策让陈军代表找到了帮扶的抓手,经过他的奔走协调,兜底保障的阳光终于照进了许某家。家住十里村邓庄组55岁的张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每年都要到精神病院住院1-2次,与78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没有残疾等级鉴定,残疾人两项补贴享受不了,又因其还有一个兄弟在外地工作,所以最低生活保障入不了,母子生活艰难维持。区人大代表、村会计陈玉芳听了《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单人保”政策》宣讲后,及时为张某申请了“单人保”。扶贫政策的宣讲和运用,让处于贫困末梢的弱势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