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9月03日

复兴镇:建好淮安东大门 打造美丽新复兴

阅读数:2143  

融媒体记者 杨文龙 通讯员 李晓标

“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为我们加快发展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我镇将立足区域定位,发挥自身禀赋,大力实施‘四镇’发展战略,牢记使命建好淮安东大门,履责尽职打造美丽新复兴。”日前,复兴镇党委书记成小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复兴镇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上半年竣工2个投资3000万元的农业项目,投资3.5亿元的施塔德电梯项目、投资5亿元的国信风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1亿元的同兴建材项目即将开工建设。1-7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30.96万元,占年目标的69.6%,上划数1342.96万元,占年目标的64.3%,超序时进度。

建设重商宜业镇。该镇在328省道旁规划建设的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吸纳2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一抓在建项目早竣工。重点服务施塔德电梯、国信风电、同兴建材等重大项目建设早日竣工投产。二抓在谈项目早签约。紧盯中海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的商住酒店项目、上海优税园计划投资5亿元的电子加工项目以及北京磁伟科技计划投资1.5亿元的纳米晶磁芯项目,力促项目尽快落地。三抓中小企业齐发展。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形成以施塔德电梯引领,腾龙玩具、银鑫包装、纽兰建材、康杨木业、凯骏商业设备、首拓装潢、高铁用品等一批中小纳税企业紧紧跟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多元支撑的新格局。四抓重点指标达序时。对标找差,迅速补齐短板项目,对完成较好的指标能超则超。五抓营商环境优化。广开言路,利用复兴镇商会平台开展企、村联建,积极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氛围,鼓励党员干部在“红线”内同企业交往,热情为企业搞好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建设特色农业镇。该镇建有高标准农田3万亩,经过多年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灌排水系统设施较为齐备,基本实现自流灌排,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连片大规模流转发展种植、养殖。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该镇已有中创光伏、融高光伏、屋顶光伏等多家新能源企业落户投产,将加大项目帮办力度,争取投资3.5亿元的新淮风电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壮大新能源产业的规模。二是推动规模生猪养殖。发挥中稳农业发展公司龙头作用,带动田桥、大李2家中小型养猪场一起为生猪稳产保供,可实现生猪年存栏量达1.8万头以上,年出栏量4万头以上。

三是推行特色种植养殖。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打造特色高效农业。推行规模种植养殖,争取再增加稻蟹(虾)种养1000亩,金银花种植500亩,蔬菜和水生植物600亩,再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个,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建设生态文明镇。复兴是省级农路管养及安保示范镇,也是市级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示范镇,今年5月份又被省生态环境厅批准为“江苏省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一是注重改善人居。推动实施银鑫社区和任南社区农房改善项目,目前正在快速推进,争取年底前提前交房。扎实开展环境整治突击月活动,巩固好市环境整治示范镇成果,完成500座旱厕改造和6座公厕建设。二是注重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路灯、绿化设施,及时修补破损路面,实施集镇配套管网、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部分地段黑色路面项目。三是注重功能配套。全面完成文明城市创建“八项工程”。完善教育园区建设,改造医院门诊楼,创建国家级“优质基层服务型医院”。招引建设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四是注重形象提升。提升镇村道路绿化亮化,加强复兴镇出入口标识建设,重点在县区交界处洋桥口实施“十佳集镇段”工程和大执法、大整治行动。继续创建绿美乡村、森林乡村,创建“水美乡镇”、“水美乡村”。完善五位一体,深入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程、五好村庄建设,确保省“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荣誉不褪色。

打造党建品牌镇。把“书记项目”作为抓实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按照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委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纪宣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格局。以正在开展的作风效能建设为契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竞争力。继续夯实党建基础,重点围绕“党建引领、集成振兴”,实施朱庄村高效设施农业、陈杨村集体领办金银花合作社和大郭村生猪养殖项目。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王嘉树烈士陵园、朱庄红色文化馆、城头村良渚文化遗址等资源,努力形成有复兴特色的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