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15日
“三哨”把好“进口关”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清源行动”侧记
阅读数:1034
通讯员 李大伟
9月28日上午,在施河镇一家百货经营部内,区市监局监管人员董方与同事娴熟地将现场抽取的味精样本检测情况上传至食品监测系统。这是他当天抽取的第三个食品抽检样本。
今年以来,区市监局40多名像董方这样的食品抽检人员活跃在全区的各大小商家、作坊和食品工厂。截至8月24日,这些食品安全“流动哨”在本区已完成涉及定型包装食品、农副产品等1475个抽检批次。
区市监局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哨点”“哨岗”和“哨兵”的“三哨”建设,将食品安全监管火力前移,得益于该局开展扫黑除恶市场监管领域的“清源”行动,通过建章立制,系统性解决存在的问题。
“食品监管不能搞守株待兔,更不能做埋头鸵鸟,那是失职和渎职。”区市监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张海勇介绍,该局在“三哨”建设中,通过“哨点”发现问题,设置“哨岗”明确责任,锻炼“哨兵”提升技能,机制运作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研判,系统治理,在内部形成闭环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该局排查出食品安全隐患的“哨点”,除通过巡回检测外,广泛采纳来自司法系统的“三书一函”、受理消费投诉等方面,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定期在局务会上讨论审议,组织开展实施。
今年该局针对“三书一函”中反映食品无证经营及部分领域食品检测发现的问题,果断制定为期三年的《淮安区市监局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实施方案》。位于季桥镇从事火锅食材作坊生产的柏老板对“提优工程”深有感触,他在疫情过后准备投产火锅食材,因对生产加工环节,特别是食品安全流程不熟悉而烦恼,在区市监局监管人员全程帮助下,对作坊加工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并免费为其试加工的产品实施检测,帮助其生产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合格产品。“提优工程”开展至今,该局已经为60家小作坊企业办理“作坊加工经营许可”,免费检测71个批次食品样本,在解决食品安全的同时培养一批我区“名特优”农副产品。
为了提升“哨岗”的信息化水平,该局配备11台手提电脑、12台平板电脑、11台激光打印机、12台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保证岗位高峰时段能够双线作战。首期拨付20万元,用于添置检测设备。另有1000个批次的农产品监督抽检工作该局采用招标的方式,外包给江苏谱尼、中谱、淮安海关等三个检测机构。
在“哨兵”技能培训过程中,该局在系统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大练兵活动,先后邀请市局处室领导和市食药所专家进行食品抽检和国抽系统操作相关培训;邀请淮安海关检验服务中心专家在辖区内主要超市模拟检测,现场传授实战技能。
今年以来,该局共检测出不合格食品报告33件,立案33件,立案率100%,三个月内处置完成率100%;已完成食品安全案件45件,移送公安机关食品安全案件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