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03日
水韵乡村
阅读数:1253
王海艳
淮安是一座漂在水上的美丽城市。千年古运河与淮河在这里汇聚。
我们一行采风探水者从城里出发,沿途庄稼河流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呈现眼前。树与河流相依相偎,青草和稻谷的香气丝丝缕缕,让我们神清气爽。车沿着苏北灌溉总渠行驶到复兴东干渠。我陶醉眼前的美景,走下车,秋的气息扑面而来,天空澄澈高远,风吹稻浪,稻田摇晃,纵横的灌溉总渠似长长的丝带通向远方,穷尽眼目,溪水与流云的倩影相拥,微风轻弹水面,跳动金色的光波。“诗人不善于描写景色,因为他们不常描绘色彩和天空”,可供诗人选择的文字已经不能表达此刻我的所需所愿了!
我漫步灌溉渠边,伫立田间地头。经了解得知,这灌溉渠起始于苏北灌溉总渠复兴洞止于四支渠首,全长5.3公里,是渠南灌区向复兴镇输水主要干渠,受益面积3.5万亩。这护砌的石坡,灌溉的渠道,保险加固的水库使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以其柔韧的身姿滋养着这一方人民。堤岸将河水“紧了紧”故成就了河流的蜿蜒与流长。这是多么重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原渠道跑水、漏水,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现在整个河道全线护砌,很好地改善了灌溉条件。这里采用生态砖与砼护坡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生态渠道,实现人水的和谐。
我思绪放飞,感情的潮水涌动!千百年来,人类依水而居,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可以想见那一水一岸,草茂鱼肥,他们刀耕火种,捕鱼捉蛇,把生活布满在流动的水上……
我的童年记忆里,曾在农村的父母与水有着太多的情结!父亲从师范毕业后,回乡不久做了村小的校长,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文化人。父亲是温和而严谨的,他有水一样的耐性和平实。乡村的孩子在父亲的教导下也多收敛了野性,多懂了几分事理。父亲除了专心于教育,他最大的爱好是在河里游泳。他从高高的桥墩上跳水,那样子如一只轻燕直刺水里,水花飞溅,碧波一阵荡漾后,他从水里钻出来,吐气抹脸。他还会潜水,一个“猛子”栽下去,许久不见人影,让在河沿边看父亲“表演”的我惊恐不已,终于看到父亲的时候,他已在河对岸向我调皮招手呢!父亲高超的泳技终于在一次洪水冲垮木桥时有了用武之地,那天几个顽皮小学生行走在摇摇欲坠的木桥上时,木桥断裂,几个孩子落水,父亲听到河沿上撕裂的呼救声,扔下吃饭的筷子,旋风般的冲出门,一路狂奔。几个孩子因父亲及时到来都得救了,这是父亲一生最辉煌的壮举。此后我们每每提及此事赞美父亲时,已在城里安家教学多年的父亲感慨:“水灾不治要人命啊。”
而我的母亲,一个身形单薄的女子喜欢水乡特有的文化精髓——淮剧,她常坐在水边的石阶上一边濯洗衣服,一边深情演唱,身边环绕的青蓝绿紫,瓜果菜蔬凝神静听,河水悄然打着拍子应合着,这时候的母亲样子是极迷人的。只是生活清苦,体单力薄的她除了承担养育子女,侍奉公婆,农家各种繁杂家务外还要给村里出工。每年的冬日,我们还缩在被窝里,她就在鸡晓之前去和村里人“挑河工”,加固河堤。一次晚饭后母亲洗碗时,我看到母亲的手像个馒头,上面有红红的冻疮。母亲告诉我,挑河工冻的,风吼吼的,太冷了。这一幕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一道生活的痕。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柔韧甜美,养育了人类,但水患的肆虐和悲号也是庄户人斑驳的岁月里无法释怀的记忆。当洪水席卷了家园,冲垮了堤坝,极目荒芜的茫茫大地是庄户人心中永远的痛楚,苍茫的夜空里唯有唢呐的凄清沉默了大地,静默了夜……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家园完成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一次次蜕变。作为南水北调主通道,民生水利主战场的淮安,国家巨额投资水利建设,这片土地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助推,收获了旱涝无忧的未来。饮水思源,我不觉更加深爱这水韵飘溢的乡村了。爱好游泳的父亲和水边唱曲的母亲,于他们,水是生命的音乐,是流淌岁月之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