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26日

美丽乡村 尽在“画”中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潘宇

阅读数:1629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通讯员 秦志贵

“我要积极展示江苏新时代农民的风采,虚心学习全国各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和优良品质,争取为加快淮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11月21日,赴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博里镇农民画家潘宇高兴地说。

诚心学“画”,聚萤积雪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博里镇农民就有忙时务农、闲时写诗作画的爱好。从小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长大的潘宇,对绘画情有独钟。那时候也不讲究,就是用树枝在地上画,看到什么画什么。但最让潘宇喜欢的画笔还是黑木炭,特别是在刷了白石灰的墙面上画画,感觉整面墙都是他的画布。为此,潘宇没少挨揍。“一开始就是凭感觉去画,真正学画画,一个要感谢我的恩师朱震国先生,另一个要感谢当时淮安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潘宇说。

1980年,时任博里镇文化站站长朱震国正在忙着对农民画的研究与整合,时年17岁的潘宇进入朱震国的视线,成为首批博里农民画的作者。1981年,淮安县文化馆举办美术培训班,朱震国建议潘宇去进行系统的学习。从镇里到县里,距离近百里,每天凌晨三点多钟从家出发,晚上到家已是深夜。后来,为了多睡一会,不影响第二天学习,潘宇就直接在文化馆打地铺。这一坚持,就是一个月。潘宇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从一个绘画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一名农民画画师。

痴心作“画”,荣誉等身

“这幅农民画挺生动的,我们那时候一边忙着抗击疫情,一边还要抢抓农时忙着生产,看着这画特别亲切。”在博里镇“中国博里农民画院”二楼展览馆,一幅名为《疫情防控不误农时》的农民画,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他每天作画达十四个小时,这幅《疫情防控不误农时》3月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引起了很大反响。说起农民画创作,潘宇眼里充满了骄傲。

2014年,潘宇创作的农民画《晨韵》,因为清新自然,在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中大放异彩,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从事农民画创作40年,潘宇笔耕不辍,创作了农民画精品1400多幅,获得全国金奖4次,银奖、铜奖、佳作奖、优秀奖等368次,曾经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至第八届农民画一等奖。

悉心教“画”,无怨无悔

“全国十佳农民画家”“江苏好人”“江苏工匠”……在普通人眼里,潘宇已经算是“功成名就”。可是他却没有闲下来,他“改行”当起了农民画讲师,潜心指导农民画家学习创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有30多名村民,从不会绘画变成丹青妙手,成为独立的画师。为让农民画实现经济价值,潘宇还带领乡亲们一起接单,实现了文化向市场的成果转化。2008年,潘宇开始尝试着将博里农民画与传统的刺绣工艺相结合,成立了刺绣坊,为农民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刺绣坊共有30余位绣娘,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合作,让农民画家和绣娘共同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

“我们要画一个物体,首先要在头脑里有一个构图,把它的形状给勾勒出来。”在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农民画培训班上,潘宇耐心指导每一名残疾人,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能。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有20多名残疾人具备了独立的农民画制作能力。

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潘宇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群众文化一线,以农民画创作为基础繁荣了我区农村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农民画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