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01日
师徒结对 人才孵化 擂台竞技
康乃馨织造铺就产业工人素质能力提升快速路
阅读数:1282
杜勇清 陈兆燕 卢克余 秦志贵
近日,市总工会联合市法院、人社、教育等单位组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组,对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探索的一系列创新做法进行专题调研。
康乃馨织造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也是淮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该公司以建设“百亿公司”、打造“百年企业”为发展目标,通过“康乃馨师傅、康乃馨商学院、康乃馨大比武”三大载体,开展“师徒结对、人才孵化、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素质能力提升铺就快速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康乃馨织造实现销售额6.6亿元,生产规模位居全国酒店纺织品制造业之首。
师徒结对,传道授业在一线
康乃馨织造在发展过程中把提升职工素质能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师徒结对”构筑“康乃馨师傅”传、帮、带体系,为一线产业工人搭建技能素质提升的舞台。
康乃馨织造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峰介绍,公司将劳模、销售冠军、技术能手、技师等百名能工巧匠确定为“康乃馨师傅”,通过签订“师徒责任状”,制订细则明确思想道德品行和具体操作技能指标传承要求,明确师傅所带的徒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到较高等级水平,实行定期考核,徒弟的成长情况与师傅加薪、晋升晋级挂钩。徒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等级,将被“末位淘汰”。
2019年,“康乃馨师傅”所带的徒弟全部达标,其中,8位徒弟达到高级工水平。8名师傅得到加薪晋升,16名师傅被公司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师徒结对+奖惩考评’让师傅教得用心、徒弟学得专心,不少徒弟学有所成之后还走上了公司管理岗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纺织行业劳模、织布挡车工刘春梅说。
人才孵化,内外兼修有一套
随着转型升级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然而,单纯的引进人才、送出去“充电”等传统办法,已无法跟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节奏。
有鉴于此,康乃馨织造在2016年就组建成立了“康乃馨商学院”,聘请3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知名企业家为导师,为公司“人才孵化”提供支持。先后开办了大学生“馨力量动力营”班、中层干部经理人班、专业硕士班、高级经理人班等人才孵化班,并开创“训+练+考+导师辅导”人才培养新模式,商学院成为企业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产业工人素质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康乃馨商学院成立4年来,累计举办专项培训180多场,培训产业工人2万多人次,催化项目课题36个,课题研究价值超过1600万元。
康乃馨织造还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借“外智”实现产学研融合。组织骨干职工赴常州纺织学院、红豆大学学习取经,邀请专家学者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生产情况、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品研发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擂台竞技,摘金夺银争一流
技能竞赛是康乃馨织造的传统赛事项目,已连续举办16届。企业除对竞赛优秀选手予以表彰奖励外,还配套激励措施,对善于创新创优的产业工人按照其所创造价值的10%、15%、20%、30%四个档次给予奖励,仅2019年就发放奖金30多万元。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勇创新、比贡献的热情,为企业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由于技能竞赛在行业内影响较大,自2015年起,康乃馨织造将传统的技能操作比赛升级为全市纺织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去年,在全市纺织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决赛中,康乃馨织造的赵利、李娟、骆建平等选手包揽了各项目的前三名。短短几年间,该企业相继涌现全国纺织技能大赛获奖者刘春梅、康乃馨年度销售冠军马亚林等一批产业工人队伍的“尖子生”。
两年前,康乃馨织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再发力,在市总工会供指导下建立劳模党支部、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员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技能比武以及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技术创新等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仅2019年,康乃馨织造完成技术攻关3项,开发新产品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职工提交创新提案1660件,直接创利215万元。在全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和发明专利评选中,康乃馨织造的“低熔点纤维毛巾”创新成果获评全市“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采用高收缩长丝制成的高密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获评全市“十大先进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