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08日

一个受人敬重的好干部

——忆靖其华同志二三事

阅读数:1273  

刘国章

靖其华同志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1月26日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令人悲痛不已。靖其华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就承担起家庭重担,为生活奔波。参加工作后,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很快被提拔重用。他当过村书记、公社书记、区划办主任等,每到一处,都表现了关心群众、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为人真诚、待人谦和的处事风格。下面,记录他工作中的几个小故事,以作追思。

一双毛窝

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冬天的晚上,气温降到零度以下。靖其华和往常一样,不顾一天的劳累,走庄串户,访贫问苦。

当走到村部前面时,看到村部里的灯还亮着,本想回家的他,又回过来走到村部,从玻璃窗户里看到我在写材料,就推开门说:“天冷,早点休息吧!”我看到靖其华来了,连忙站起来说:“靖书记,白天你辛苦了,晚上也早点休息吧。”我这一站,让靖其华盯上了我脚,看我脚上穿的是一双解放鞋,就想找一双棉鞋让我暖暧脚。但当时村部四周不靠人家,没办法,他只好再次劝我早点休息。

第二天一早,靖其华找了一位老奶奶,请她用苇花打一双毛窝子,叮嘱用布把里面搪起来,这样既可保温又能延长袜子“寿命”。他又请了一个木匠,把毛窝钉在“木屐”上,使毛窝底不靠地,不容易作凉,保持窝内温度,他想的实在是太周到了。

当我穿上这双毛窝时,顿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以后我夜里写材料,再没从脚冷到膝盖的感觉了。

书记撂粪

书记撂粪,这事并不稀奇。1976年,靖其华调到三堡公社任党委书记。他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民情,关心弱势群体,深受群众敬重。

一次,在走村串户中,了解到沙口有一户人家,几口人都是老弱病残,没有一个壮劳力,连他家猪圈里粪都要请人撂。靖其华了解了这户情况后,就打算帮助这户撂粪。

为了不影响当天工作,第二天一早,他早早起身,在天还蒙蒙亮时就往韩码大队赶,到了庄上好多人还没起床,他立即跳到猪圈里干起来。虽是初春,天气乍暖还寒。这时,靖其华已把外套脱了,身上还冒出了汗。

由于他用力猛,粪叉头没安牢被摔掉了,还有一半粪不好撂。他不想再跑二趟,决心一次撂清,就从猪圈墙上找来了一根铁钉,把叉头安上后,再用钉子钉牢,又继续干起来。站在猪圈里,身上的衣服也沾上猪粪,这些他全都不顾。

当这家人早上起来,看到猪圈旁边一堆粪,都很诧异,“这堆粪是谁撂的?”就请问周围几户群众,都说不知道。正在这时,有个起早散步的老人走到这里说:“是公社靖书记撂的。”听说靖书记撂的,大家都十分感动,称赞他是人民的好书记。

“这事怪我”

1981年,靖其华调任施河公社党委书记。施河是个偏远地方,工作量也比原来三堡公社大多了。为了不辱使命,他不仅带头经常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工作,还抓干部作风转变,要求公社干部吃住公社,人人担起责任。当时公社规定,吃住公社的干部,每天必须凭饭票到食堂排队吃饭。这样,一到开饭时间,没有特殊情况都要朝食堂跑。

一次中午,大家又同往常一样,拿着饭票去食堂排队吃饭。可有两个助理干部为先来后到发生了争执,接着吵了起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件小事吵起来如果传到群众中,有损公社干部形象。旁边干部就上来劝阻,但怎么劝也没有一个能让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就跑到靖其华那里,请他评理。当时,靖其华正在家里忙事情,看到两人都气呼呼的,就放下手中事问:“为什么事吵成这样了?”两人就一个一个说了先前那一幕。靖其华听后说:“这事怪我,你们没错,是我没把你们教育好。”两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谈谁对谁错,便一起走到食堂去吃饭。

一句话,化解了两人矛盾。人们说:靖其华当了一辈子好官,做了一辈子好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走过的地方干群或熟悉他的人,都十分敬重他,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