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12日
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今年前11个月完成各类交易额突破40亿元
阅读数:620
通讯员 耿 熹 张恒曼
今年以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全力落实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各项政策,用新时代的实干精神为公共资源交易按下“加速键”。1-11月,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288个,交易额40.87亿元,节约资金3.64亿元。
优化流程,推行“不见面”交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中心精心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交易。该中心大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与各方主体做好沟通交流,对各类交易项目登记、场地预约、公告(公示)发布、评标专家抽取、投标文件网上远程解密、保证金收退等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均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系统,实现“不见面办理”。同时为完善全流程电子化配套制度建设,该中心主动出击,加强与市中心联系对接,深入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投标电子保函业务新模式,推动“电子保函服务支撑管理平台”上线运行。
完善制度,打造规范化市场
该中心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制度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完善《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淮安分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和《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淮安分中心印章管理制度》,切实有效地规范印章使用、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修订《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淮安分中心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采购权力运行,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制定《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淮安分中心业务操作规程(试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明责确权,最大程度简化办事流程。
保障重点,开辟“绿色通道”
该中心以便民利企服务为落脚点,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机制。针对安置房、市政设施、教育卫生、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等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的招标采购,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优先办理的原则,落实骨干负责制,主动提前对接,优先安排场地和时间,加强对重点项目的业务指导建议,按时保质完成重点项目的工作任务,确保进场零障碍、交易零拖延、服务零距离。不仅如此,今年8月起,淮安区政府采购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同时将履约保证金由中标价的5%调整至3%。在免除企业投标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企业履约压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