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31日

让慈行善举成为社会风尚

阅读数:1911  

本报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送温暖、献爱心”慈善现场捐赠活动拉开了新年的开篇。”元旦慈善一日捐”已经成为我们这座温暖城市的爱心品牌,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淮安区慈善事业再添光彩。

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这说明,我国慈善事业开始进入新的机遇期。

慈善不是部分富人或者公益组织专有的义务,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尽的责任。平民百姓乃至扶贫济困的对象,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人。要尊重和呵护每一笔捐赠背后的善心善念,努力培育善心平等、全民慈善的慈善氛围。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慈善组织严格规范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信息公开,也需要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一个人都能传递爱心、参与慈善。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让我们每个人的爱心充分涌流,让宝贵的慈善资源在扶贫济困中得到充分利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参与慈善捐赠,引领社会风尚,倡导人间真情,为建设“幸福和谐首善区”再作新贡献。

导读

《慈善专版》

>>>> 详见今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