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1月05日
安黎归来记
阅读数:1094
张杰
耀州籍作家安黎是4岁半男孩的爷爷。在他的手机视频里,孙子在少儿舞蹈班跳街舞,跳得很认真,很投入。安黎说,有一天,孙子要和他妈妈比赛吃饭,妈妈此时还没下班回家,爷爷奶奶劝他先吃,吃得剩那么一点点,等妈妈回家了再和妈妈比赛,这样他准会赢。但这样的建议却被孙子断然拒绝,说那不行,那是作弊!
我的家乡人常说家人隔代亲,又说爷爷孙子老弟兄。安黎进入中年以后,作品从大千世界回归到故地耀州,这次又回归到家庭,写出《那些家长》,依我猜测,也许与思考孙子的成长不无关系。
一个透析社会和思考人世间的智者,不可能不思考教育,而大千世界的纷纭景致,无不是教育的投影。这种思考成系统成书,无疑是一个曾经的父亲和今天的爷爷进入中年以后观察与思考结出的果实。
我的一个同学所在的北京私立学校,是20年前一个外国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上学而创办的学校。她创办这个学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某个城市的学校,孩子的学校模式都是清一色的填注知识模式,包括幼儿园。
前年,我去过耀州区幼儿园,孙琳园长带我看了园区,每个孩子屋分活动区和生活区两层,建筑和器材让我父子两代人羡慕。孙园长特别提到,现在国家禁止幼儿园学段给孩子教文化课,幼儿园全部是兴趣教育活动。但是在一部分年轻父母中,学知识的模式却在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我的一个同龄人的孩子,家在县城,每天专车接送自己的孩子去西安上双语幼儿园。一天的交通费近400块,学费是可想而知的高。
从现在上溯中国历代,从中国扫视世界,没有哪个时代的家长如今天的家长这样重视孩子教育,又有哪个国家的家长如我们的部分家长如此疯狂,让一个幼小的生命在起跑线上就已拼尽全力?一些孩子上个幼儿园,一次进园费相当于家长自己一生受教育的费用。揠苗助长可笑错误是人人知道的,可惜现在一些家长都在践行。
耀州新华书店是有担当的,书店应该掂量出《那些家长》的现代意义,所以特意安排了安黎回耀州签名售书活动。可是因疫情,集体活动取消。售书改在一个宾馆流水进行。我购得两本书,一本自留,一本送朋友。
当然,他回耀州,还肩负另一个任务: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省电视台主办的“我爱我的家乡”直播铜川的活动。密集的约见和事务,让他显得形色匆匆。
安黎早期的散文集《丑脚丫踩过故乡路》曾在原耀县新华书店销售,我也是第一次在这个书店见到安黎的书。安黎用农村孩子的小脚丫,走过耀州麻子村的山路村道,走过童年,走过少年。穷苦的父母没有给他设计走向文学殿堂的路,只是在自身生计的难以为继中,给他留下仅有的遗产——博爱与善良。
一位名人说过,善良是阶梯,人类的一切美德都可以沿着它走上去。善良和苦难,让一个底层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自我努力的意义一一唯有付出更多,才能改变现状。不断地努力,不懈地思考,成就了现在的安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好多问题在家庭中都能找到根源。家族的梦在路上,民族的梦在路上,中国的梦在路上。在未来的路上,我们是孩子的带路者,其背影的或弯或直,皆会对孩子的精神塑形带来影响。我们是孩子短期的陪伴者,也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作为家长,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通往光明的道路,还是压垮他的背上的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