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2月23日

初到西津渡

阅读数:2670  

李乃祥

千年等一回,终于到了西津渡。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西津渡街”匾额首先映入眼帘。一尊石碑上镌刻着“西津渡”三个红色大字。古栈道上,古渡口边,深厚的历史堆积层,已被厚厚的玻璃罩精心地保护起来,梦寐以求的西津渡顿时展现在眼前。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西津渡始建于三国时代,唐时称蒜山渡,镇江原属金陵,故又称金陵渡。宋代始称西津渡。古代海禁未开,这里曾是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亦为兵家必争之地。逼仄小巷,顺山势起伏弯曲的街道,被岁月磨洗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充满了天然情趣和人间烟火味。

往事越千年。西津渡曾演译过多少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想当年,眼前江水,心中愁绪在这方古渡交汇相融,抒发羁旅凄凉和时运不济的忧思。帝王将相富商大贾,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圣僧尼姑,都在这里留下匆匆来去的身影和足迹。他们有的是南下巡察,有的是奔赴他地经商,有的是北上赶考,有的是化缘念佛,有的则是纯粹为了谋生。这些来来往往的过客目睹雄伟的长江天堑,回想艰辛的旅途和未卜的前程,难免产生家国之思,身世之叹。待渡亭对面满目迷茫的唐代诗人张祜雕像似乎在述说当年北上寻求仕途的艰辛历程。我不禁联想到他写的描述清冷凄迷的江上夜景的诗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前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如今待渡亭上的游客,不是待渡而是小憩,抑或在观看这里怡人风景。这里已成为文人墨客迎来送往、怀古凭吊之所。

一眼望千年。漫步西津渡寻幽探古,体验这里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积淀。西津渡街共有四道砖砌券门,各有门楣石刻一方。“同登觉路”、“共渡慈航”系佛家用语,意祝渡江人平安顺利。“层峦叠翠”、“飞阁流丹”则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些券门镂刻着历史的痕迹。老街青石板留下的独轮车辙,诉说着岁月的苍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唯一保存完好的过街石塔——昭关昭示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第一个水上救生组织——救生会,佛教道教相邻并济的观音洞、铁柱宫,气息沉稳记录着难忘曲折坎坷的昨天。停摆的两节绿色火车皮印证着当年的风采。《账房先生与老外》《贩夫推车》《船夫肩扛划浆》《骑驴上金山的少妇》四尊雕像反映出西津渡昔日景象。

西津渡街两侧店铺林立,青砖黛瓦,画梁雕栋,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勾栏瓦舍古老而又神秘,大红灯笼高高挂,墙上布满了爬山虎,透溢出浓郁的古风神韵,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诸如“遇见镇江”“上海女人”“龙门飞爪”“恒顺醋坊”“小山楼客栈”“于家厨房”“听雨茶楼”“昌盛烟草”“都天行宫”等各式商业招牌,光怪陆离。“李嫂锅盖面”的旗幡在风中飘扬。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又神秘,仿佛又回到了人声鼎沸、舟楫交织的古代。这里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住的一应俱全。十元钱三本连环画(小人书)最能勾引起人们忆旧的情绪。牛皮糖,绿豆糕,锅盖面等特色小吃诱惑着人们的钱包,此情此景堪称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

西津渡的一房一屋一商铺,隐藏着时代风云;一石一塔一街景延续着历史文脉;一船一渡一码头,透露出神秘的玄机,不愧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让没来过的人想来,来过的人不想走。人生来去不过是幸运和遗憾的往复,美好和烦恼的转换。西津渡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西津渡是本色的又是繁华的。英籍华人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游览西津渡后赞叹这里:“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里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啊!迷人的西津渡,多彩的西津渡,此生有缘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