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6月16日

长篇纪实小说《淮宝支队》节选

阅读数:9581  

施向平

新四军战士在芦苇荡中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华中局在阜宁城西北单家港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江渭清代表六师作了工作报告。3月,江渭清回江高宝地区传达了扩大会议精神后就回苏南去了。刘先胜接替他当旅长,并担任苏中一分区司令员。从此,在刘先胜的领导下,以沙家浜36位新四军伤员为骨干的新四军淮宝支队(五十二团),在淮宝射阳湖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一、挺进射阳湖

1943年初,高邮湖迎来了早春的气息,空气变得湿润了,但仍显萧条。在杜家庄,十八旅干部正在一民房里开会。

刘先胜首先传达军部通知精神,他说:“同志们,日伪军去年年底对淮海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据可靠消息,2月份将对盐阜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包括涧河沿线。军部指示我们,如果敌人向韩德勤部大举进攻时,我接近部队应以游击战战术的姿态,配合韩军作战。敌人来势汹汹,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战。”接着他又说道:“经过讨论研究,现在高邮独立团在此地巩固和开辟新区,五十二团,我们对外宣称‘淮宝支队’,向淮安、宝应一带挺进,抗击日伪的进攻!”

陈挺站起来说道:“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领导和淮宝人民的希望,在淮宝地区打击日寇,打出一片天地来。我们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沿高邮向宝应柳堡以东挺近;一路由刚刚从党校学习回来的政治处主任彭冲带领,穿插到射阳湖绿草荡地区,一方面配合韩军作战,一方面打通我一师和三师在绿草荡一带的联系,开辟新区。”

散会后,天黑下来了,月光增添了几分寒意。刘先胜和彭冲走在湖边,亲切地交谈着。

刘先胜说道:“这次的任务很重,我派旅部作战参谋赵熊做你的助手。你们要避敌锋锐,寻找敌薄弱点,动员群众通过游击战来打击和消灭敌人。”

“好!旅长放心,我们一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地方武装,这样多地开花,消灭敌人。”彭冲说道。

刘先胜停顿了一下,朝彭冲看了看,接着说:“到那里,在发动当地群众的同时,还要搞好统战工作,将‘大刀会’、‘联庄会’这些组织,包括伪军争取过来,这样才能壮大力量,迅速打开局面。”

彭冲点点头。

“好,你们准备出发,多多保重!”刘先胜挥了挥手,算是道别。

这时月亮已经升高了。

彭冲接受命令后,整个一夜都没有睡着觉,他反复思考如何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插到大草荡地区。

第二天夜里,在刘先胜、陈挺等送行下,彭冲带领150多人的队伍出发了。

夜色中,彭冲在队伍中默默地向前走着。这时部队停止了前进,作战参谋赵熊走到他身边,问道:“前面有个日军据点,怎么办?”

彭冲冷静地说道:“不能暴露,绕开!”

部队于是往南绕行。

一路上,部队绕过敌人的多个据点,沿着荒堤和河坎前行。经过宝应施庄、金鸡咀,快到天亮的时候,到达了獐狮荡。

二、进驻王家墩

王家墩,北临头溪河,北面不远就是菊花沟。菊花沟经过泾口据点、车桥据点、周庄据点、石塘据点,一直通到淮安城。

晌午时分,马家荡里的100多名土匪围住了王家墩。他们准备了多只油桶,在庄门外叫喊着要荡平这里。

几天前一群荡匪来王家墩胡作非为,护庄队缴了几名荡匪的枪。这次马家荡荡匪在赵云生的带领下前来报复。

一个穿着黄大衣的黑大个子吆喝着:“庄子里的人听着,快快交出潘益年、王文生,不然的话,我们要将你们全庄子都给焖掉。”说完朝天空放了几枪。

这时,围墙上的姜彦玉回答道:“你们那几个兄弟来我们庄子胡作非为,我们护庄队才缴他们的枪,这不能怪我们!”

红眼睛的赵云生嚷道:“老子的枪说怪谁就怪谁!”说着,一个点放,围墙上的一个护庄队员被打死了。

庄子里老百姓慌乱起来,老奶奶和孩子们都哭成一片。年轻的女子都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

庄里的一些男子汉在一起商量着。有个老大爷叹息道:“这帮土匪什么事都做得出,看来我们要遭灭顶之灾了!”

王小宝说道:“我们全庄老少一起同他们拼了!“

“拼,死得更惨,他们有500多人,只来了百十号,还是从长计议。”一位老者说道。

王小宝说道:“都火烧眉目了,还从长计议!“

这时,护庄队队长潘益年说道:“我去吧,大不了一死,只要能保住庄子,死了也值!”

“不行,你们是保护庄子的,即使你们死了,他们还是不会放过庄子的。”

“那怎么办呢?”

老人们开始烧香祈祷:“东海龙王,快快派龙子救救我们!”

就在这时,淮宝支队来到了安丰湖荡边。前方侦察员来向彭冲报告:“首长,有一帮土匪正围着王家墩。”

彭冲立即对赵熊说道:“不能让王家墩的人民遭受损失,去打土匪!”

一连在连长陶祖全和指导员江战的带领下,直插头溪河南岸前去营救,二连在指导员王和兴的带领下,沿绿草荡划船行驶,去抄土匪的后路。

一连一排在周耀祥的带领下快速赶到这里,在沿西围墙向北掩蔽前行。

王家墩这里双方仍在僵持着。

这时匪首赵云生发出最后通牒了,咆哮起来:“现在一要快快交出人来,二要交出一万斤大米来,给你们最后五分钟考虑!”

五分钟过去了,里面还是没有动静,赵云生命令:“点火,进攻!”

周耀祥举枪将点火的击毙了,并喊道:“打!”

班长陈亮和战士们开始向桥上的和对岸的荡匪猛烈开火。

赵云生这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瞧,是一小股部队,于是命令:“弟兄们,这是一小股共军,灭掉他们!”

敌人架起了机枪,火力疯狂地压向新四军。

不一会,王和兴带领的后续部队赶到,从东侧发动对荡匪的攻击。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起压向敌人。

荡匪死伤一大片,其余纷纷溃逃。

赵云生边开枪,边逃跑,嘴里还喊道:“你们等着,我们会找你们算账的!”

一直在围墙边观察动静的村民赵全福见此情景,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立即打开庄门,让新四军进庄。

新四军指战员进入庄门,来到庄子里。

庄子里的男女老少见打跑了荡匪,免去了灾难,立即欢腾起来,大家热情地欢迎新四军,并自发地做菜做饭慰劳战士们。。

陈月高拉着彭冲的手说道:“你们可救了我们全庄人啦!你们是我们的救星啦!走,到我家!”

“这是我们的职责,共产党新四军就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彭冲说着,便随陈月高往庄里走,赵熊跟着。

庄子里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泥土和柴草墙,陈月高家是个土墙院子,院子里堆了不少蒲草。

彭冲他们进了主屋,在一个方桌前坐下了。

这时,外面进来一个大姑娘,忙着帮助倒茶,将茶杯递上前说道:“请喝茶!”

赵熊瞟了一眼,只见她木果脸,脸色白净,透着红晕,很清秀。

这时,潘益年等几位护庄队员也来了,大家到一起,感到十分亲切。

陈月高说道:“首长,你们就住我们这里吧,条件虽然简陋,但只要我们有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

“是啊,你们不能走,你们一走,土匪就会来报复!”潘益年说道。

彭冲微笑着点点头说:“好,我们暂时不走!”

彭冲检查了战士们的驻地,见战士们都安顿好,用上了晚餐,这才走向陈月高的家。

彭冲和赵熊在陈月高家吃完晚饭走出院子,一边检查周围情况,一边谈论着。

“这里四面环水,满是芦苇和蒲草,便于掩蔽和分散行动,我想把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彭冲说道。

赵熊点点头说道:“这里是我们落脚的好地方,这一带既能攻又能守,平时部队分散出去,必要时在这里集中!”

“对,我们就将这里作为根据地,向周围派出战斗小组组建地方联防队,不断扩大战斗力量,扩大根据地范围。”彭冲说道。

夜里,彭冲思考如何对付荡匪的问题,他想,如果直接去铲除荡匪,那么势必拼个两败俱伤,还是先放一放,搞好这里的防御,歼灭来犯之敌。

清晨,彭冲和赵熊、陶祖全等在绿草荡边仔细观察。

彭冲在周围芦苇荡里选了几个点,指了指说道:“我们将部队暂时分散到这几个点,如果敌人来了我们可以分散出击!”

于是部队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帮助群众挑水扫地采藕,有的疏通荡沟,有的打水坝造草房,有的和乡亲们一道造木船。

三、 绿草荡显威

马家荡的荡匪自从遭到新四军打击之后,一心要报复。赵云生回去后就将情况向大头领马大锤作了汇报。

马大锤听到是新四军,也不敢贸然行动,先派人前去探明新四军的虚实。

这天,探子来向马大锤汇报了情况。马大锤一听,新四军不到200人,于是召集各路荡匪,准备集结进攻王家墩。

在一座大庙里,马大锤披着大衣,点了一炷香,然后站上高台对匪徒们喊话了:“兄弟们,上次新四军打死我们不少的弟兄,此仇不报我们何以立足?现在我们已经查实,新四军不到200人,我们这次集中四五百人的队伍,定能将他们消灭!”

“报告!”一位探子来报。

马大锤翻起白眼,大声呵斥道:“说,有什么情况?”

“报告,日军的两艘汽艇和和平军的10多条船开往绿草荡,正往王家墩方向。”

马大锤听此,对赵云生说道:“日军去了,我们不妨再等等!”

赵云生答道:“也好,让日本人替我们去打,这些新四军会死得很惨!”

“好,队伍暂时休息!”马大锤命令道。

这时,在王家墩西面的一座关帝庙里,彭冲正组织召开连排干部会议。

在会议上,彭冲说道:“这次敌人来扫荡,我们淮宝支队一方面要保护好群众,帮助群众进行转移;一方面要利用绿草荡同敌人周旋,打出自己的威风。我们支队有在沙家浜战斗过的闵东红军老战士,有从上海工厂和学校来的年轻战士,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部队,我们一定要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会场上大家战斗热情高涨,个个表示要打出新四军的声威。

赵熊说道:“好,大家立即按平时的训练就位!”

散会后,战士们带着手榴弹等武器进入各自的掩蔽地点。

不久,从东面绿草荡开来了两艘挂着血腥的太阳旗的汽艇。伪军们划着十多条木船跟着。

在绿草荡里的淮宝支队前哨人员很快跑到村子里作了汇报。彭冲立即命令吹响紧急战斗的号声。于是,号声在绿草荡传开了。

由于我军在溪河尾子打了大坝,敌汽艇停了下来。日军用手雷炸开坝,又继续前行,直奔王家墩。离村庄很近了,汽艇上的小钢炮开始向村庄开炮,日伪军开始登岸。

这时,岸上的地雷炸响了,在一片烟雾中出现了新四军无数条小船,子弹和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机枪开始扫射,小船立即不见了踪影。有的藏到堤埂后面,有的藏到枯黄的芦苇中。当敌人的机枪声停下来,小船又出现了,枪声、手榴弹声又响起来。汽艇上的日军怕战斗久了,汽艇被炸坏,便命令撤退。敌人拖着多具尸体开着汽艇溜走了,伪军只划走了6条木船。

马大锤闻讯,感到非常惊讶。他虽然恨新四军,但更恨日本鬼子,新四军打败日本鬼子令他佩服,他停止了对新四军的进攻。

从此,北到马家荡,南到西安丰、射阳湖镇活跃着一支水上部队,他们在周边分散出击,不断打击日寇,消除匪患,打出了声威。

随着这里根据地的开辟,刘烈人率民运工作组来到西安丰,筹建淮盐宝边区办事处。经过紧张的组织筹备,淮盐宝边区办事处成立,彭冲、刘烈人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

四、黄公正起义

一早,彭冲对文化教员金辉说道:“我们马上去蒋营,你把我桌上的几本进步书籍带上!”

金辉是个上海学生,长得很英俊。他立即拿上书,随彭冲出发了。他们乘着小船沿绿草荡向东而去。

彭冲根据“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团结中间势力,孤立打击顽固势力”的斗争策略,前往黄公正的住处与他交谈,请其出山,共同抗日。黄公正,他是徐州铜山县人。所谓人如其名,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主持正义,取名“公正”。他早年追求革命真理,满怀报国之志,投身国民革命。韩德勤收编他的阜宁县保安团后,给了他师参谋主任的空衔。他一直闲居在家。此时,日寇扫荡,他义愤填膺。

小船在水荡中行驶着,水面清粼粼的,芦苇已经露出嫩笋,风儿凉飕飕的。

小船很快到了蒋营,彭冲下了船直奔黄公正的住处。

黄公正见来人像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样子,让家人在外厅接待,自己仍在房间看书。

彭冲坐了一会,听家人说黄公正不在家,便说道:“请你转告黄先生,我彭冲对他十分敬慕,这次带几本书来供先生闲暇看看。”

“主任,他好像在房里,要不要进去看看?”金辉小声说道。

彭冲摆摆手说道:“先生不想见,我们不便打扰!”说着,走出门外。

家人将书交给黄公正,黄公正问道:“他们说些什么?”

“那位岁数大一点的说,我彭冲很敬慕先生!”

“啊,他就是新四军淮盐宝边区办事处主任彭冲?”这时,他心里很有愧意。

彭冲第二次又来了,这次他真的不在家。

彭冲第三次又来了。黄公正见到彭冲十分激动。两人促膝长谈,言谈中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接近,心也靠得更近了。临别前彭冲对黄公正说:“我们的锦绣河山正遭受日寇的铁蹄践踏,如果任他们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辈视而不见,坐视不管,怎么能算一个热血男儿呢?”黄公正想到老百姓无家可归,到处是萧条、凄凉的惨景,早已是怒火中烧,他痛心疾首地发誓:“这国难家仇,如若不报,是我辈军人的奇耻大辱!”从而决心召集旧部重返战场。

彭冲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就起义具体事宜与黄公正做了仔细研究和安排:为了便于召集旧部,对外仍保留一一七师第五支队番号,以当时的安丰区招西乡为集结地点。

随后黄公正立即发出了布告、信件,并派人四处串联。不多久就有袁亦吾带领30多人、1挺轻机枪、35支步枪前来投奔;又有青沟一支地方武装约10余人;还有许多失散后打埋伏的官兵,相继来投。这样一来五支队先后有60余人前来聚集在黄公正旗下,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参加抗日,瓦解敌人,黄公正安排手下深入敌人内部,对一些据点的伪军进行策反工作。有个叫左以太的阜宁人,原先在一一七师五支队做过通讯员,当过文书,后来因难以忍受艰苦生活,跑到杨桥据点去当伪军,还当了中队长,他表示愿意反正。彭冲和黄公正得知这一消息,与他见面,以民族大义陈述利害,希望他在伪军内部做进一步的策反工作。

左以太对自己能够受到彭冲和黄公正的高度信任深感荣幸,在伪军内部做进一步的策反工作,使得整个伪军大队投奔过来。这样五支队很快扩展到五六百人,成为一支在敌后打着国民党旗帜进行抗战的部队。

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非常关心黄公正和他领导的这支部队的建设,从淮宝支队和地方干部中抽调了一些干部对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抗日宣传、纪律教育,使大多数战士懂得自己是为抗日而战,为人民而战,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部队扩展太快,人数陡然增加了许多,成份复杂,特别是伪军过来的一些军官,由于长期养成了贪图享受的习惯,觉得抗日待遇低,官兵一个样,不如当伪军舒服。而日伪军也加紧对五支队进行策反工作。

投诚过来的大队长张少清后来又和曹甸方面的伪军相勾结,还想重返和平军,密谋反戈,立功受赏。黄公正得知这一信息后,一面派人暗中监视张少清的行动;一面派通讯员送信给彭冲主任,要求派兵配合支队除奸。

彭冲接信后,沉思片刻,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通讯员给黄公正回话,让黄公正假意安排与淮宝支队联欢,在联欢会上手下将张少清等人一举拿下。还派一个大队立即开到五支队驻地安丰区崔渡村的花园庄进行配合。

1943年3月12日,黄公正按照事先约定命令全支队到花园庄与淮宝支队举行联欢会,张少清等人来了,还没等他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联合行动队伍当场擒获。

这时,部队全部集中在花园庄的晒谷场上。黄公正和彭冲走上临时搭建的台子上。黄公正首先讲话,他最后说道:“我宣布立即起义,取消五支队番号,从此不受国民党节制,服从新四军改编!”话音刚落,全体官兵一致高呼口号:“坚决拥护起义,服从新四军改编!”

接着彭冲代表淮宝支队全体指战员作了欢迎讲话,他说:“五支队全体官兵们的行动是正义的行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决不做日本帝国主义的汉奸走狗。我宣布批准五支队加人新四军队伍,我们淮宝支队的指战员热烈欢迎你们!”

在一片欢呼声中,起义成功完成。这是彭冲同志早年运用我党统一战线法宝的成功范例,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宝支队队伍得到了扩充,原来的连扩大为营。黄公正换上了新四军的军装,脱去马靴,穿上了草鞋。

五、夜袭望石岗

到了秋天,淮宝支队一部和宝应独立团,在泾河、团寨、中堡一带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其成了相对孤立的据点,地方大多数群众都站到了新四军一边,巩固了淮宝根据地。

刘先胜和夏光等几位同志经常出没在这一带指导工作。

不久,刘先胜接到东台粟裕司令的指示,要求十八旅淮宝支队和高邮、宝应的地方武装积极在界首、曹甸、宝应地区发展和开辟新区,发动群众有计划地改造水网地区的地形,在河道中筑明坝、暗坝、交通坝等,使敌人的汽艇难以通行,而我军可以自由往来。

刘先胜于是在一分区进行广泛地动员,各地迅速行动起来。

在群众的大力参与和支持下,水网改造工作进展迅速,形成日伪军被动挨打的局面。

望石岗据点驻有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团。这些天,部分日军带着大批伪军外出扫荡,他们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宝应独立团。

设在鱼尾桥的淮宝支队临时大队部里,队长陈挺为了减轻宝应独立团的压力,同彭冲通电话,要求趁敌人内部空虚,从西安丰派一支队伍去突袭望石岗据点。

在西安丰作战指挥部里的赵熊主动请缨,带着两个连出发了。战士们通过顺畅的水道,悄悄来到据点外的东湖芦荡中埋伏,从天没亮一直埋伏到天黑。

赵熊走到陈亮跟前,问道:“战士们情绪怎么样?”

“大家战斗激情很高,请首长下命令吧!”陈亮大声说道。

“好,突击行动开始!”赵熊挥手说道。

陈亮带领30多名突击队员出击了。他们在夜色中向圩子匍匐前进,到了壕沟前,架起梯子,一个个鱼贯而上。班长许阿狗率先上了圩墙。敌人发现了,朝这边开枪。许阿狗顽强地把手榴弹向敌人扔过去。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许阿狗倒了下来,壮烈牺牲。

这时陈亮带领队员们朝圩子里猛打猛冲。敌人乱了阵脚,四处溃散。

见突击队得手,一连战士迅速冲进圩子,杀向敌人,很快消灭了100多名日伪军。

赵熊和薛才如带领二连在圩子外负责警戒。

“报告,大批的日伪军从外线撤回,向这里包围过来!”侦查员报告说。

赵熊感到形势危急,立即命令道:“一连迅速从圩子里撤出,二连进行掩护。”

这时副排长叶忠对连长说道:“你们快撤,我们突击队负责殿后。”

连长点点头,嘱咐道:“你们切不可恋战!”

部队开始从圩子里撤出,那些溃散的伪军在日军小队长的命令下组织反击。副排长叶忠带领战士们边打边撤,他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时,敌人密集的子弹打进了他的全身,壮烈牺牲。

在据点外,伪军马团长带领大批伪军前来包抄。

赵熊带领二连阻击敌人,掩护一连撤退。

一连已安全撤出,赵熊这才命令二连撤出。就在撤出之时,赵熊中弹倒下了。薛连长让战士背着他走,自己和几名战士边撤边向敌人开火,最后安全撤出。

在撤退的路上,卫生员小安为赵熊处理了伤口,眼泪下来了。赵熊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薛连长抓着他的手,嘴里不住地说道:“赵参谋,你一定要挺住,很快就到医院了。”赵熊由于伤势严重,壮烈牺牲。

赵熊牺牲的噩耗传来,彭冲、颜伏和刘烈人等非常难过。

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绿草荡水面上。彭冲独自望着朦胧的荡水,心里涌起了波澜。他回想淮宝支队挺近王家墩以来的战斗经历,想到许多牺牲的战友,眼睛潮湿了。他默默地说道:“这么多牺牲的将士,不能被遗忘!他们的英雄壮举,历史功勋与山河同在!”

经过淮宝支队领导集体商议,陆军新编第四军淮宝支队挺进淮宝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王家墩开始筹建。

为了防范敌人的骚扰破坏,筹建工作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在严密封锁,充分做好准备的基础上,一夜之间,一座高约五米、碑顶屹立着一位持枪杀敌姿势的战士塑像(用石灰、麻丝和糯米汁制成)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出现在王家墩关帝庙前。刘先胜、韦一平、惠浴宇、黄公正等新四军将领等为纪念碑题词。

韦一平(一分区地委书记)题:“精神不死”;

惠浴宇(二分区专员)题:“功在吾民”;

黄公正(五团团长)题:“革命楷模”;

刘诚(刘先胜化名)题:“英气犹存”。

刘烈人饱含深情地撰写了碑文,碑文最后写道:“饮水思源,淮宝支队血战之功不可没,阵亡将士忠勇精神岂可泯者!”

施向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短小说》副主编、淮安区作协副主席、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主任、淮安区政协文史委员、淮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先后在报刊发表400多篇作品,曾出版《车桥战役》《淮宝支队》《烽火线上的月月红》等多部影响较大的红色长篇小说。其中《车桥战役》在《铁军》进行了连载,获首届“袁鹰文学奖”;长篇小说《烽火线上的月月红》获袁鹰文学奖,在《中国艺术报》上得到宣传;新近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红色横沟》被淮安市文联评定为第十届重点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