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26日

洛社之行

阅读数:1360  

王海艳

6月19日,文友邀约我去无锡惠山区洛社镇采风。“洛社”这个名字给我颇多遐思和意味,加之姜俐敏和丁一两位名家也列席参加,我遂速速处理手头事务购票前往。

丁一先生是无锡人,人称“江南才子”。先生白净文雅学养深厚,待人接物从容温和,周全细腻,是我认识的“苏南第一人”,他让我对苏南的认识有了整合和统一。虽已过花甲之年,仍俯身文化的耕耘和传播,从事文学和美学的研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是我敬重的学者老师和朋友。

跨入洛社初中校门不远处,映入眼帘的便是左侧书圣王羲之洗砚池。“昔日右军第宅,今日三宝丛林”的楹联与鹅池碑、观鹅亭、古风亭、仙择轩、王羲之雕像等再现昔日的历史。在王右军洗砚池一旁,我从惠山区洛社镇作家协会黄志洪秘书长口中得知“洛社”地名的由来。

洛社地名见于朱咸淳四年重修的《毗陵志》,可见在南宋时期就已有洛社这个地名了。长期以来,本地流行着一种所谓“六龙”“六蛇”的传说。据说,洛社原名“六弄”,以进行牲畜、农副产品集市贸易的6条弄堂(即当弄、桥弄、观载弄、石人弄、桃花弄、寺巷弄)而得名。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船经过这里,问随从人员所到何处,当他听说是“六弄”时,误以为是“六龙”,就大发雷霆,认为“当今天下,只有我一条真龙,一个天子,哪有六龙?”于是立即下了一道圣旨,改名为“六蛇”,后改称作“洛社”。

在黄秘书长和我们娓娓道来之时,我们一行人在王右军洗砚池所在地点——无锡洛社匡村中学的校门口静待大家集合。“都说洛社是运河古镇,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洛社为什么叫运河古镇。”此刻,目睹千年的运河在校门口延展成长长的丝带,汽笛声声,悠远深沉,浪花激跃豪迈,孤鹜逐浪翻飞,洛社因运河而生,又因运河而兴。运河千年,古去今来,滔滔的运河水,依旧在向今人诉说繁荣兴盛。据介绍,近年来,洛社镇以建设“锡西中心镇·江南工商城”为定位,深挖运河文化内涵,整理编撰了《洛社古诗百首》,将宋朝以来咏赞洛社的103首名家诗作结集成册。大运河贯穿洛社境内14.9公里,1600多年来,洛社与运河同呼吸、共命运,拥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也让我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洛社的运河文化。

李金庸故居让我十分震憾。曾看过一部电影《李金庸传奇之北极光》,讲的是清朝光绪年间,无锡石塘湾人李金庸为官时远赴黑龙江漠河开发金矿、堪划边界,为国家开发财源、勘界安边苦心竭力,为当时贫瘠荒漠的漠河带来了福祉。当他鞠躬尽瘁客死他乡时,漠河人民用当时漠河上空出现壮丽的北极光的美丽传说,来颂扬他的丰功伟绩。还为他设了祠堂,供奉至今。这次在李金庸故乡看到了不少实物和介绍他的书籍,接受到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尚田小镇仿佛人间天堂。尚田小镇是一处集农业环保、婚礼产业、会议会展、乡村旅游、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六次产业特色小镇。我想,在这里,我穿着裙子到处逛,一定挺出采的。徜徉在尚田小镇里,她竟成了我的背景,成了我人生的缩影,在这样的天上人间一定可以风流如少女般的美丽。

匡村中学校内环境静谧,是洛社的灵魂,更是洛社的光荣与骄傲。匡村中学旧址原系爱国实业家匡仲谋先生创办的无锡第一家机器织布厂,之后改办为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被列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匡村中学旧址内共有匡仲谋纪念馆、校史纪念馆和“锡流”纪念馆三座纪念馆。校内还保存有建校30周年诸多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及社会名流的题词碑刻,古树名木,汉白玉的匡仲谋半身塑像矗立在校内庭园的正中。“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优雅生活者。”匡村中学的学生做到了,因而从匡村中学校门走出了我国无数优秀的学子,匡氏一门三专家匡定波、匡培根和匡培梓,现代物理奠基人胡国璋,中国航天工业先驱殷文友,江南大学首任校长章渊若等众多科学家、实业家和数以万计的各类英才……

王右军,李金庸,匡仲谋……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闪耀在时光轴上的明珠,他们的功绩我不必细诉,早有文人墨客记之,颂之。他们兴学崇德,实业报国,情系桑梓,他们是真正的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传承者。洛社的人民用王羲之饱蘸的笔墨书写风雨变迁的洛社,日新月异的洛社,而尚田小镇是洛社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呈现,是受精神文化滋养的小康中国的“硬”实力地区的缩影。他们是精神文化的传递者,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柔和的丁一、黄志洪先生亦如是!

洛社这块文化福地,正承受着阳光雨露,继往开来,越来越灿烂茂盛,光华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