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04日

车桥镇

搭建代理家长工作平台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阅读数:1072  

通讯员 万士俊 朱荫桃 周正芳

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孩成了留守儿童。面对农村许多家庭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现状,车桥镇关工委积极做好代理家长工作“三道加法”,帮助留守儿童搭建“新的家庭”。

实施“三大机制” 增强代理家长动能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该镇成立“代理家长”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代理家长”工作由村居主要干部负总责,从全镇挑选120多名富有热情和爱心、具有奉献精神的“五老”人员,作为16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指出不足,该镇党委书记亲力亲为,帮助解决代理家长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建立档案管理机制。该镇各村居关工委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单位、家庭收入、联系电话及学生在校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村一案,镇关工委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及时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建立激励先进机制。该镇经常组织优秀代理家长去红色景点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阳节给优秀代理家长发放礼品和免费健康体检表,春节发放以奖代补补助款。对尹炳荣、邰永兵、于香老师等有特殊贡献的优秀代理家长进行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并推荐省、市、区关工委表彰。

开展“三大活动” 提升代理家长“热度”

开展“暖阳助学活动”。光华村代理家长夏春兰每逢假日都到自己代理的学生家中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帮助学生梳头发剪指甲,整理房间,使学生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淮安市优秀代理家长邰永斌在2020年疫情期间,为留守儿童和集镇学生免费打印2万多份教学案。官渡村关工委主任邱枫云先后帮助1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总捐助8万多元。

开展争创“红班”活动。该镇关工委根据留守儿童在校的分布情况,在泾口中学成立了“小英雄王元甲班”,在车桥中心小学成立了“红星班”。三年来,江苏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淮安市道德模范赵传宝多次深入“小英雄王元甲班”,和留守儿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奋斗故事,捐资2万多元用于奖励先进学生,接济困难学生。淮安市好人、淮安区十佳青年刘玉金一直关注支持车桥中心小学“红星班”,多次捐书捐款,近期捐助15台空调,改善学生学习条件。

开展“五老”宣讲活动。该镇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进校宣讲“四史”和红色故事,编创了表演唱《车桥战役铸丰碑》、话剧《火红的芦花》及淮剧《少年英烈王元甲》等节目,由镇老年说唱团到学校巡回演唱。利用节假日,组织留守学生和代理家长阅读学习百米长廊红色文化和家训家风等内容,让留守儿童和代理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落实“三大举措” 叠加代理家长合力

落实结对帮扶举措。该镇关工委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本着就近就熟的原则,形成“一帮一、一帮多”的关爱帮扶网络。该镇成才校外辅导站负责人邰永兵,一家齐上阵,个个当代理,全家担任10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老干部、老英模尹炳荣,尽管年老多病,还主动代理3名学生代理家长。为做好一名辍学儿童的思想工作,他多次勉励劝说,使这名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落实走访互通举措。该镇要求所有代理家长每周至少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父母或工作小组通报。学校与代理家长联手给留守儿童家长发送“致留守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在外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每周和孩子视频一次,每月与代理家长通话一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以此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络,强化务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

落实社会援助举措。针对特殊困难的学生,通过社会赞助实施“两免一补”重点救助。几年来,该镇关工委争取滴水筑梦工程资金30万元,省红十会空调40多台,淮安市世纪爱心公益社近100万元捐赠,省扶贫慈善协会17万元,省“三会”助学助困基金8000元,碧桂园助学基金5000元。与此同时,该镇关工委还积极动员本镇能人大户解囊相助。江苏神润羽绒有限公司老板余建从,主动担任4名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让大学生女儿辅导功课,公司每人每年发给1000元学习奖励。

落实结对帮扶举措。该镇关工委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本着就近就熟的原则,形成“一帮一、一帮多”的关爱帮扶网络。该镇成才校外辅导站负责人邰永兵,一家齐上阵,个个当代理,全家担任10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老干部、老英模尹炳荣,尽管年老多病,还主动代理3名学生代理家长。为做好一名辍学儿童的思想工作,他多次勉励劝说,使这名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落实走访互通举措。该镇要求所有代理家长每周至少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父母或工作小组通报。学校与代理家长联手给留守儿童家长发送“致留守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在外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每周和孩子视频一次,每月与代理家长通话一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以此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络,强化务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

落实社会援助举措。针对特殊困难的学生,通过社会赞助实施“两免一补”重点救助。几年来,该镇关工委争取滴水筑梦工程资金30万元,省红十会空调40多台,淮安市世纪爱心公益社近100万元捐赠,省扶贫慈善协会17万元,省“三会”助学助困基金8000元,碧桂园助学基金5000元。与此同时,该镇关工委还积极动员本镇能人大户解囊相助。江苏神润羽绒有限公司老板余建从,主动担任4名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让大学生女儿辅导功课,公司每人每年发给1000元学习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