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3日

“爱心邮路”上的绿衣使者

——记淮安区邮政分公司钦工支局投递员刘金云

阅读数:505  

融媒体记者 杨文龙 通讯员 浩 仁

一辆绿皮电瓶车,两个鼓鼓的邮包,便是乡村邮递员的标配。在这片乡间邮路上,区邮政分公司钦工支局投递员刘金云行走了32年,用心送好每一件邮件,用情做好每个暖心实事,他用真情和汗水铺就了一条”爱心邮路”。

关爱孤寡老人,用心用情

“徐叔,给你带的酱油带过来了,顺便带了份报纸,没事自己看看。”在出班的路上,每次路过村民徐扬才家,刘金云总要停下电瓶车,进去看一看,跟徐扬才聊聊天,说说近期家长里短的趣事,帮老人解解闷,以及问问生活上的需求。从2017年接触到徐扬才开始,刘金云隔三差五就来看看他。时间久了,徐扬才也时常坐在家门口,等待送报纸路过的刘金云,为了能够跟他打声招呼。

“小刘,我后头的菜地菜长的还可以,拔一点带回去吃。”这块菜地,也算是刘金云关照徐扬才老人的见证。没事的时候,刘金云就帮助徐老提水浇菜,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活。这片绿油油茂盛的油菜正如他们的关系,从一颗种子慢慢发芽、不断成长。这样一点一滴的关心,刘金云坚持了4年。

这样的关怀,在刘金云投递路上,还有很多。每逢春节前,刘金云总会带上班上发的春节福利给他们送过去。如在传统佳节期间,遇到老人一个人在家的,他总会多买一些节日礼品送给这些老人,给老人营造一个节日的氛围,端午送粽子,中秋有月饼,过年有食用油、酒和米。在这些老人心里,“好人”是对刘金云最好的诠释。

关心留守儿童,细致入微

因为工作性质,刘金云常年与学校打交道,慢慢地接触到了一些留守儿童。他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接触少,与他们敞开心扉谈心交流的机会更少。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与钦工中心小学联系,希望举办一些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带去关心与温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刘金云在留守儿童中发起“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不少留守儿童主动给父母写信,平时打电话匆匆忙忙,想对父母说的话一时说不清楚,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凝聚笔端,心里话写在信中。父母接到子女的来信,及时回信与孩子交流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拉近了父母子女间情感交流的距离。此项活动在刘金云的支持下,已经开展了3年,涉及近400名留守儿童,收到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多方面的好评。

因为“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开展,刘金云增加了信件接收和投递的工作量。钦工中心小学成为刘金云主要报刊信件投递点,刘金云也成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书信往来的“鸿雁”,成了留守儿童口中的“刘叔叔”。他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寒暑假期间,为留守儿童送去自己的一份爱心礼包,包含书包、笔、笔记本等。

关注老年客户,尽心尽责

1989年,20岁的刘金云开启了绿衣“鸿雁”生涯,这一干就是32个年头。相较于其他工作,邮政投递工作很普通,但并不平凡。挎包里常年装着乡亲们远方亲人的家信,刘金云清楚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他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

在钦工邮政大厅里,时常有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办理业务。每当看到这些老人,刘金云总是第一时间跑过去搀扶,遇到路途较远的,还用自己的电瓶车给送回去。刘金云说,“每当看到这些拄着拐杖过来取钱的老人,心里就有种莫名的心酸,他们生活真的挺不容易的,自己骑电瓶车也就一会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走上近20分钟,中途还要不断的休息。”

三十多年来,刘金云在投递工作过程中,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真正把“爱心邮路”的意义展示出来。

“投递员是我的职业,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事用心一点,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刘金云在平凡岗位上,以自己的努力,做到邮政人爱岗敬业、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新时代文明邮政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