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06日

尊师重教何须设宴

阅读数:363  

薛吉羊

十年寒窗无人晓,金榜题名谢师恩。孩子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家长对为培养孩子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充满感激,如何“谢师”?估计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摆一场“谢师宴”。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和家长希望能通过某种形式对老师有所报答,在情理之中。然而,大摆“谢师宴”实在弊多利少。要知道,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分,如果仅以一桌宴席来衡量师生关系,何尝不是对师德的亵渎?更何况,“谢师宴”在一些地方已经变了味,成了攀比的工具,甚至有些人为了充面子而斗富摆阔办奢华的“谢师宴”,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格格不入。

退一步讲,这些价格不菲的“谢师宴”又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刚刚成年、价值观还没成型的年轻人来说,学校培养了他们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修养。然而,餐桌上推杯换盏之后剩下的一片狼藉,以及被家长装进口袋的一个又一个红包,都代表了极为物质化、人情化、庸俗化的谢师方式,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很容易被灌输庸俗的思想,内心被打上金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烙印。因此,必须让清风正气驱散歪风邪气,为年轻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让他们带着不骄不躁的平和心态、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告别昔日旧教室,迈向人生新课堂。

其实,“谢师宴”并不等于“谢师恩”。家长和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有很多种方式。1937年,毛泽东在给徐特立先生的祝寿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59年春,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到了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师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亲切地呼唤:“叶老师!”同样是谢师尊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作了示范:只要有一颗谢师尊师的真心,师生之间的感情就永远不会褪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间的情分不应该也不可能因一场“谢师宴”终止。自己动手做一些纪念品送给老师,和老师拍一张合影作留念,到了新的学习环境给老师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寄张贺卡……这些饱含心意的行为,都能激起老师心中的自豪感。在“谢师”这件事上,应该多提倡节俭,让感谢更有人文内涵,让年轻学子从离开校园的那刻起,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导向,成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这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也是老师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