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4日

老水利专家王福林的精彩人生

阅读数:1822  

赵庆生

河下是块神奇的土地,古老的淮河,从古至今,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王福林先生出生于1940年3月18日,他的祖上是镇江丹徒的一个木桶制作世家,在西方技术及外来资本的冲击下,于清朝末年,从丹徒迁徙至淮安河下,当时与王家一起到淮安的还有江淮奇人、清末小说家刘鹗一家。

王福林先生高高的身材,国字脸,目光炯炯有神,周身上下都洋溢淮安人所特有的文雅、内敛、热情而好客,先生家住估衣街粉章巷2号,门朝东。三间主屋面南,小瓦叠檐小七路,据王先生说是同治时期建筑;三间朝西,其中一间过道,两间厨房朝东,一个天井,种一些花草,两棵铁树,枝繁叶茂,两棵鹅掌木郁郁葱葱,还有一棵月季和一棵平时少见的结子桂,整个院落显得极其清幽、雅致而富有生气。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的个性。

王福林,曾名王福麟,乳名“三麟子”。“三麟子”父亲王文宝27岁那年得伤寒去世,而大伯也是在27岁那年去世的,一种不祥预兆笼罩在王家的上空。果然“三麟子”13岁那年,也得了一场怪病:鼻孔流血不止,连日昏迷不醒,高烧达41℃持续不退,不管中医西医,河下的名医全请遍了,可都是束手无策。“三麟子”母亲绝望的哭声惊动了驻扎在对门的解放军水利团的战士,向上级报告后,部队医生立即赶来进行抢救,用了当时部队内部仅存的三颗特效药,将“三麟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按算命先生说,“三麟子”生于庚辰月戊戌日丁巳时或戊午时,命中缺水。依我看,王先生是水命,一生之中唯一不缺的就是水。水始终伴随着福林先生左右,福林先生是条龙,龙遇水而腾飞。因为,八八六十四卦中“金蝉卦”说 “困龙遇水好运交,不由喜事上眉梢。”纵观先生家世及先生在13岁时的窘境,可能是困龙,13岁大病后则与水结缘,此后顺风顺水。可以这样说,王福林与水有不解之缘,王福林因水而灵动,水因王福林而活泛。

王福林曾经在竹巷街义贞祠读过私塾。启蒙塾师程仲仁俗称“程二先生”,小学一年级在“相家湾小学”读书,地址就在河下粉章巷内,后来相家湾小学与河下小学合并,组成“淮安县实验小学”。王福林的初中在县二中度过,高中先是在淮阴中学然后调入淮安中学。高中毕业时,本来准备填报“清华大学”,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指点安排他填报了“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从此走上了水利建设的道路。

王福林学的是陆地水文专业,1964年毕业分配时,先被分配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水文教研组,突然又被水利部挑中到水利部豫北水利土壤改良试验站(河南新乡)工作,从事黄淮海平原五省二市旱涝碱灾害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在此后36年的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水利部豫北试验站、新乡地区水利局水文站、新乡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黄委会引黄灌溉试验站、水利部黄委会金堤河管理局五个单位。

在水利部豫北水利土壤改良试验站实习期还未满,王福林就被提拔到技术科主持工作,负责科技管理。正当事业的风帆扬起之际,1968年12月,豫北试验站被撤消,科技人员和行政领导全部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71年8月至1979年9月,在河南省新乡地区水利局水文站工作期间,王福林组织领导了新乡地区地下水观测管理、动态普查和试验研究工作。结合生产提出了“地面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统一调配,防御旱涝碱灾害的试验研究设想”,得到了水利部和河南省水文总站领导的支持,被水利部列入科研计划。

1976年唐山地震后,王福林从地震对地下水的影响和地下水对地震的影响两个方面来阐述地下水和地震的关系,撰写了《地下水和地震》一文,汇集了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的方法。在此期间还参与了水利部组织的《全国地下水观测规范》的编写工作。

1979年10月至1984年5月,王福林在新乡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并兼任新乡地区水利学会副秘书长,主持了“新乡地区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化区划”研究,因成绩显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新乡行政公署分别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及合理开发研究”工作,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重九等同志共同承担了“天然文岩渠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并执笔编写了《天然文岩渠流域及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调配研究》报告,该报告被编入科学出版社《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开发研究文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论文集》和《黄委会科技成果选编》,并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灌排会议上交流。中国科学院“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及合理开发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邀请,王福林主持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的“河南省辉县百泉水资源保护研究”。执笔编写了《百泉地质环境与水环境》《百泉灌溉史略考》《百泉泉水特性分析》《百泉断流原因浅析》《百泉保泉措施研究》等报告,编写了《百泉莫断流》电视资料片脚本,由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摄制成电视片后在全省播放。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课题先进水平,并荣获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4年5月至1989年2月,王福林调回水利部黄委会引黄灌溉试验站工作,领导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科学研究,由于成绩显著,得到钱正英部长的书信表扬。遵照钱部长指示,执笔起草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工作纲要》。创办了《引黄灌溉》期刊,主编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大事记》。在此期间曾任新乡市水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参与了新乡市水资源分析研究,发表了《新乡市水资源条件和城市供水对策》、《新乡市水资源浅析》等文章,参与了“卫河新乡段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工作,所提建议已为新乡市政府采纳,被新乡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87年还被河南师范大学聘请为校外研究生导师。

1989年3月,王福林奉命筹建并主持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金堤河管理局工作。先后任副局长、局长(正司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依据水法,对豫、鲁两省金堤河地区的水事纠纷,做了大量细致的协调工作,经不懈的努力,终于解决两省长期以来的水事纠纷,两省一部会签的《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和彭楼闸引黄入鲁输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了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批准,实现了金河两岸人民多年的夙愿。

王福林主持了金堤河干流治理工程和彭楼闸引黄入鲁输水工程的建设,发表了《金堤河流域旱涝碱灾害防治对策研究》一文,编写了《金堤·金堤河·北金堤滞洪区大事记》,出版了《金堤河地区水事纠纷》一书,被河南省濮阳市推选为市人大代表。福林先生还编辑出版了《新乡地区水事浅议》《求索之路水事札集》等著作。

福林先生一生从事水利建设事业。1984年,新乡地委组织部曾要提拔他担任某县县长,王福林先生秉持初心,不忘使命,谢辞去县里任职,仍从事他所热爱的水利事业,直到退休。我想,这不正是福林先生上善若水、自达达人的精神境界吗?

王福林先生退居二线后,仍然“快马加鞭未下鞍”。他相继被黄河水利水电工程公司聘请为黄河宁(宁夏)蒙(内蒙)古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总监理工程师、浙江省围海工程公司高级顾问,并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俗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王福林先生对家乡的眷念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回故乡后,应淮安区老年科协邀请,参与了对古淮河、古运河相关问题和人物的研究,并应《水与中国》等杂志社约稿,编撰和刊发了《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地标不应该设在废黄河上》《淮安发现的砖工堤应为明代漕运码头》和《淮河、邗沟、黄河、里运河与河下古镇》等文章。同时撰写了《落叶情》《古淮水痕》各一本,抒发了对故土的依恋。

福林先生一生与水结缘,是一位资深的水利专家。但他还是一位诗人,几十年来,先生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百忙之中,总是能够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留下一段历史,留下一片真情。先生从中选择了200多首,汇集成一本《水魂》,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