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3日
在高天厚土间穿行
——徐天亮诗歌选登
阅读数:1110
徐天亮,公务员,10年从医,8年文秘,3年兵团援疆,曾任国企和机关部门负责人,长期从事住建系统行政管理工作。闲暇勤于文学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淮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多个文学平台签约作家和驻站诗人。500余篇诗歌、小说、散文等散见于《中国诗人》《鸭绿江》《当代文学家》《青年文学家》《作家》等全国50余家报刊网络。
驼铃 胡杨 哨岗
——一个援疆干部的灵魂足音 (组诗)
风沙作伴的胡杨
三千年大漠风裂沙狂
你虬髯刺天,弓腰伏地
陪长河落日静默,如落寞孤烟倔强
我支援参战的兵团,在旷野
站成一种队列,和你一样
我揖一舟江南烟雨,握半卷软语书香
穿越崇山峻岭,蹚过大湖海洋
用抚琴的吴音焚香的诗情,亲吻你
和你身旁头戴毡帽手握马鞭的姑娘
亲吻她葡萄一样剪水的瞳
樱桃一样羞涩的唇
薰衣草一样醉人的香
围坐在你的身旁,我能帮你点什么
你已拥有漫山遍野的棉白
绿浪起伏的草场
牛羊呼朋引伴的欢畅
雄鹰冲天穿云的翅膀
还有,我钟情的姑娘
你用嶙峋的手臂深邃的目光抚摸我
仿佛儿时黑暗中就着父亲明灭的烟火
你说我不是跑马的汉子,没有粗犷的胸膛
不是戈壁上盐碱泡大的红柳,挡不住
峡谷风狂雪山寒霜
那就让我留下来吧
我的热血,我的歌声,我的爱情
要融进这雪山戈壁
我要做你怀抱的那只小羊
我要走进蒙古包,牵手石榴一样的新娘
我要和你风沙相伴
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朽
站成皑皑白雪天山之巅
哨所的模样
披风戴雪的哨岗
春夜挑灯
竟读不进半卷闲愁
酒酣处,启窗邀月
看不清云卷云舒
辗转难眠的是
庭院花开的声音
想起边疆的大漠风沙兵团胡杨
想起披风戴雪的天山哨岗
想起蒙古包
想起手执马鞭会弹琴的姑娘
微风起处
树影在月光下婆娑
谁的眼角清泪
谁的烛照帐帷
谁的琵琶声脆
谁的思念成灰
一骑绝尘挥不去铿锵的足音
今夜入梦的却是江南
春雨红泥
驼铃是春的哨音
积雪如被的天山之巅
屹立着哨所和杆杆钢枪
戈壁在休憩
草原在补给
峡谷的溪水在默默谱曲
牛羊在山谷深处咀嚼爱情
跑马的汉子围炉饮酒豪情歌唱
牧羊的姑娘载歌载舞纺织嫁妆
远处传来声声马蹄和驼铃
是赶集的阿爸归来的足音
微风抖落胡杨雪松的银装
野山雀在月光下吱喳闹腾
帐篷内谁家的萌娃午夜醒来
不经意吹响春的哨音
西行感怀
我从南方走来
那哒哒的马蹄
揉碎水乡满船星辉
飞机掠过无数个城市
或惊艳或雄壮
那不是淮安古城的静美
火车挟风奔跑
披着沿途华灯霓虹
恍惚依稀故乡蜿蜒的渔火
亲人守候的红烛
呼啸中又抵大漠风沙的边城
枕着亲友的温语就酒入梦
异乡醒来的惺忪
呢喃的还是淮楚小调
多情应笑我
戎马剑锋
豪气挥洒中流淌太多的婉约
马嘶西风
抖落故乡的烟雨
向沙漠更深处
绝尘而去
春风染绿戈壁的心跳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也见我们援疆人和维吾尔大妈
促膝谈心或长叹或大笑
年前大雪压坏了多少棚和屋
冻死了多少庄稼和牲畜
家里病中的老人怎样了
缸里的米面还剩多少
援疆的我和维族大妈如忘年交
葡萄架西红杮哈蜜瓜
棉花地枸杞子若羌枣
白棉美似天上的白云飘
红杮枸杞大枣
让援疆人火热的心跳
绿的呀,
是牛羊恣意奔跑
是草原雨雪交融草长花笑
是马背上唇红齿白鞭摇长啸
是葡萄是嫩草更是山泉的跳跃
今年的春风染绿了杏雨江南
染绿了我离疆多年的长梦心跳
八千里的云雾星月啊
请快递我这棵潮湿的心草
根植草原亦或戈壁大漠
与胡杨共枕
听城春草木生
看长河落日圆
穿 越 荒 漠
2014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随援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5团领导去连队调研,工作之余,基层同志带我到连队紧隔壁参观未垦荒前的戈壁荒漠,让我感知一下戈壁原生态。
这是个约有200多公里的大漠戈壁,属于自然环境保护区,我随连队的同志穿行了其中一小段。
进入保护区,呈现眼前的确是一幅原生态:蓝天苍穹下,沙漠戈壁犬牙交错,一望无际,满目黄沙枯草,连绵不绝。偶有黄羊跃越,远远马群、骆驼隐约可见。山包、沙丘错落缠绕,峰峦起伏跌宕。枯枝败叶中,间或傲立几株梭梭、红柳,三两棵沙枣、胡杨,这些不屈的生命,顽强坚韧地生长着,满目凄惶中乐观倔强地挺立向上,苍凉之壮美、雄霸之豪气,在此尽显风流。
恍惚间,我记起兵团七师党委组织部王登科先生在为我们援疆干部培训时即席朗诵的他的诗作《致胡杨》来,当时援疆工作组蒋东明先生现场亦重复吟诵,我印象较深,应该是“根植大漠中,昂首向天穹,纵横三千年,生死亦英雄”。此番情景,不正是栩栩如生的写照吗?这些在盐碱遍野、风大沙狂、烈日少水的不毛之地顽强绽放的生命啦,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新疆,这广袤无边的边陲大地,你根植了植物的顽强,喂养了动物的狂野,也同样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建疆戍边的兵团人。记得师部党校带领我们去石河子参观军垦第一连和军事博物馆,兵团催人奋进、感人肺腑的血泪建疆史让我们援疆干部个个热泪盈眶。新疆解放后,王震将军率10万雄兵就地下天山,8000名湘女及全国知青踊跃赴边关,战天斗地,垦荒戍边,睡的是地窝子,吃的是野草树皮,每天的工作场所就是这满目的荒滩戈壁,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农具,手握的只有铁镐、锄头,连犁地拉纤都是光着膀子背朝天,不光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还要承受黄沙蔽日、漫天飞雪、暴晒严寒等等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尽管如此,但如胡杨、沙枣一般顽强的兵团人,一代接着一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终于,成片的荒漠戈壁垦成了如今的绿洲良田,无数的沙丘山包建成了现在的高楼大厦。
回团的路上,道路的崎岖导致车辆颠簸不停,也让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平复。作为一个援疆干部,我主动放弃原有得心应手、小有成就的工作岗位,放弃高堂伺母、妻女和融的温馨家庭,雄心勃勃前来援疆,那么,我来到边陲已经一个多月了,为新疆建城戍边做了些什么?发挥了多少作用?我真的一往无前、亲力亲为、全力以赴了?我内心深处有没有过为工作环境的陌生简陋和生活环境的艰苦不适而有所懊恼?我接下来的几年援疆工作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所长、主动融入才能不辱使命?
车辆驶出了戈壁,回望远眺,苍茫中那一株株、一排排荒漠中的生命之树还在风中摇曳,它们是在向我挥手道别,还是?不,它们是在向我昭示着什么!瞬间,顿悟的我激情涌动,感慨万千,挥就小诗《援疆放歌》:“大漠风沙天山雪,碱土草稀鸟飞绝;雄兵十万枪作镐,湘女大爱暖戈壁;边陲千里红旗展,洪荒万顷粮仓密;淮水儿女兵团情,援建疆城洒热血”。谨此,与这广袤神奇的戈壁大漠,与这威武不屈的生命精灵豪迈作别。
在运河的桨声中
聆听古城淮安的呼吸(组诗)
古镇河下翘起的屋檐
跋涉古运河的潮汐和漕船跌荡
古镇河下如半蹲垂钓的老叟
指尖烟火明灭,千年不熄
过往的商船盐贩达官文人
品着淮扬菜在漕运遗迹中熙熙攘攘
粉巷的胭脂水粉,花巷的绣楼姑娘
桃红柳绿了运河驳岸
洇染了萧湖碧波擦亮了文楼沧桑
开光的闻思寺敲响祈福的钟声
御码头龙船摆尾,惊醒了芦苇丛几缕幽梦倩魂
光滑的青石板流淌汉赋七发的澎湃墨香
斑驳的古墙砖弹奏笔生花的音律吟唱
回廊曲径中吴承恩在帝师状元中大话西游
吴鞠通在温病条辩中煎药行针
韩侯胯下隐忍正跪谢漂母一饭之恩
击鼓抗金的梁红玉纤嫩玉指又在轻剥蒲根
大梦千年的河下古镇
翘起的屋檐刺破历史的狼烟困顿
挂上晓风新月,恰似仕女脱尘
蛾眉顾盼,百媚生
你听,城市拔节的声音
清晨,我迎着薄雾走向公园
在晨练老人舒展的眉头
在蜂飞蝶舞的花草绿荫
在亭台楼阁的回廊翘檐
我循着鸟的起落垂柳的舞姿
听到了春的脚步和花开的声音
中午,我顶着暖阳走进工地
透过深挖的基坑捆扎的钢筋
感受地下防空和没有硝烟的安宁
仰望塔吊升降
在砂浆砖块的垒砌中,分享
风的喘息和矫健飞翔的身影
细数城市拔节长高的激情
黄昏,我披挂晚霞在城乡穿行
耳边是轻轨踩着节奏滑翔草丛的足音
鳞次栉比的楼宇如我刚码的文字
月色朦胧,小区闪烁万家灯火的温馨
沥青混凝土从市政路桥融入乡村振兴
农家别墅庭院灯媚,柳枝弄影
有人在夜色中感怀幸福举杯相庆
我的住建兄弟,已再次集结
吹响诗和远方的哨音
瓦刀无言,机器有声
太阳升起的瞬间,总会定格
住建人伟岸的身影
下关纤夫
腰弯成弓
汗排成珠
脊梁留给纤绳和苍天
冲天的号子甩出喉咙
淮安下关纤夫
拉着历史穿越两千年
从古淮河登陆
在仁义礼智信的古末口
盘坝爬坡
在淮扬菜热气蒸腾中笑迎
八方商贾弃舟上关
在谦恭仁厚精明中礼送
过往宾客下关入海
厚脚板铁脊背
下关纤夫用纤绳拉扯着
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的富足
用坚韧不拔世代传承
血性与抗争
尚武的下关纤夫
用拉纤的犟劲咬紧牙关
用对太阳的信仰燃烧仇恨
在血与火中淬炼
丹心铁骨
武进士陈风元
革命烈士江来甫
女县长孙兰
在金戈铁马和炮火烽烟中
下关的史册风起云涌
星光闪耀
沧海桑田
纵横水陆交通的纤陌
鸟儿栖息在
生长高楼和鲜花的小区里歌唱
下关纤夫
在仁字坝切牛肉就酒
咀嚼小康
在礼字坝红旗招展中
誓言铮铮步履匆忙
上关、下关
西装革履的下关纤夫
在文明的暖风中
雕塑乡愁
盘坝攻关
拉纤的号子激越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