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2日

“才子的才子”淮浦诗

阅读数:659  

王卫华

唐代宗大历至唐德宗贞元时期,是唐代诗歌创作上的冷寂期,原因是唐王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时期。这时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诗人,以冷淡、衰颓、疲倦和苍凉的作品给社会以描绘。

李端排“大历十才子”之首(注:淮安的吉中孚列第三),且有“才子中的才子”美誉,《全唐诗》收录其诗三卷二百余首。

李端(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堂弟李孝贞六世孙。李端小时候先在嵩山学道,后到庐山,跟着东晋名将谢安十二世孙、诗僧皎然学写诗,改道向了佛。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或稍前,他已来到唐都长安。一次,大将军郭子仪的儿子、皇帝的驸马郭暧与夫人升平公主设宴,宴请文人,并请来客赋诗。李端也出席此宴,即写出一首《咏驸马都尉郭暧》。他大开大合,开首一句“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便得到了郭暧与公主的喜爱。大历五年(770),李端中了进士,立即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大历时期,李端的多数时间是在长安唱和酬赠中度过的,虽然也可能去过南方。

建中三年(782),39岁的他在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签判张镒身边工作。张镒被叛乱的李楚琳杀害后,李端称疾躲到了江南。后来朝廷还是想起了他,让他当了杭州司马。他在任上病逝。从凤翔到江南到上任司马到去世,都在一年里。从长安到江南,他是经过淮安的,且有诗《宿淮浦忆司空文明》为证: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迎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惟有一登楼。

此诗用现代汉语译出来是:

要长时间离别所以愁心长了一倍,夜里重重思念的就是与司马曙你曾经的游历。

现在长安像你这样的朋友已成了我遥远的梦境,陪着我的已是孤舟和楚天的凉雨。

这里海潮来时各溪也会涨水,淮水岸边孤独的树上叶子已落尽。

离别之恨到此更加加深却难以表达,我的前程就如王粲《登楼赋》所写饱含忧愤。

淮浦,即淮安市涟水县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县时的县名,古淮河是从县边流过的在县东北云梯关入海的。现涟水县城南建有古淮河风光带。战国时,淮河南北均属楚境,故李端到此遇雨,就有“楚天凉雨”一说。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最后官授洛阳主簿。

快懂百科说,这首诗是李端前往杭州赴任时所做。根据诗的内容与感情看,是李端晚年作品,且是最后一年的作品,即去江南时的作品。因为是真正的长时间的离别,这首在淮安境内所做的诗,情感最浓,且一脱京城唱和酬赠的俗气,让“大历十才子”诗歌有了新的水准。